电影,其实就是一个社会广角,聚焦了社会现象,浓缩了百姓生活的人生百态,然后放在镜头下放大特写。给人们以人生启迪和感悟,彰显世间的真善美,激励人们在人生中更好地前行。
最近一两年,最热门的话题,估计就是它了——失业。这一两年的失业范围不仅仅包括流动性大的劳动力圈层,还波及到了稳定性极强的高知识文化水平的脑力劳动圈层。
即使那些没有被波及到的人,内心也是惶恐不安、战战兢兢,唯恐在哪天,自己也要被走这条路。这是社会现象,这也是人生现实。
最近,同事给我介绍了两个影视剧。一是电影《逆行人生》,二是电视剧《凡人歌》。它们均讲的是中年失业的蓝领们,如何在失业大潮中,摆正身份,努力生活,寻得一片海阔天空。
《逆行人生》这部电影,我这几天刚刚看过,看得真是内心澎湃,感慨万千。
电影镜头放在了主人公高志垒(徐峥饰演)中年失业的人生缩影上。同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某IT行业的精英、高管,他却在自己辛苦工作了11年的岗位上,被“优化”掉了。
45岁的高龄,中年失业,背负着高额房贷,父亲高额医疗费、孩子高额学费。人生一下子从鲜花掌声围绕的高光时刻,跌落到了惨败的晦暗谷底。
说实话,在现实中,这个年龄失业真的很尴尬。退休吧,还太早!继续求职吧,难!不知道是谁测算出来的职场35岁这个年龄坎儿。过了35岁这个黄金年龄界限,找工作真的很难。从HR在堆积如山的邮件里挑选简历时,貌似先看年龄,再看职场阅历。
在她们眼里,求职者年龄的增长,就会伴随着身体机能的下降。所以,上纲上线的加班、开会、熬夜赶进度,这些重脑力劳动,中年人很难追赶得上。
所以,电影里的高志垒在45岁高龄的求职道路上,处处碰壁。投出去了1000多份简历,石沉大海。另外还要来自家庭的重重压力:房贷欠款,上面接连不断地催;父亲做手术、康复,需要一大笔资金。女儿被国际学校录取,大额学费在等着。
电影看到这里,此时,我想到了一个成语——青黄不接。中年人,一个掉链子的老黄牛,还要继续拉着大马车继续前行。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电影里的高志垒选择了放低身价,去做看似门槛比较低的职业——外卖员。
其实,外卖小哥,这一行业,看似跑腿的事情,没有太高要求,但是能把它做好,做到外人说的那样月薪上万,真的很不容易。
在电影里,高志垒在送外卖的过程中,一遍遍地送餐超时,一遍遍地被客户投诉差评。车子没电,遭遇交通事故,摔倒在地,客户订购的鱼一蹦三跳地蹦回大河里。
这些,啼笑皆非的故事情节,一遍一遍地戏弄着这个中年失业的老男人。仿佛天在看,地在笑,世间万物的一切都在跟他对着干,在挑战他的心里极限。
还是外卖站的站长(贾冰饰演)一语成谶,道出了天机,真是一鸣惊人。他说,之所以高志垒总是这样,是因为“你虽然拖了孔乙己的长袍,但还没有真正成为骆驼祥子。你就是一个拉车的,不是坐车的!”
这句话虽然太过幽默,但是却是非常骨感的现实。
从写字楼里的高级蓝领,到满大街跑的外卖小哥。这个心理落差,确实一落千丈。高志垒在家庭压力的重重高压下,决定重振旗鼓,再战一次。
这次,他改变了作战方略。虚心跟“送单王”学习技巧,认真研究跑单路线,哪些可以抄近路,哪些可以顺路送达。通过哪些方式可以快速取餐·······
终于,在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在家庭和同事的鼓励下,高志垒冲破层层阻拦,勇夺“送单王”,获得了傲人的业绩。破冰成功!
看到这里,我想到了,现在正值失业的中年人,为了维持生计,确实要摆正心态。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我们在这一个行业里,深耕、钻研,同样可以获得掌声和鲜花。
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都值得被看见,被尊重,被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