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其实蛮轻松的笔调,揭露了一种充满野性的生活方式。谁能说现在的世界中不存在这种令人压抑的生活呢。一个人强迫所有人都照他的心意做事,他不爱他们,却铁了心要折磨他们,怪就只能怪他们出现了,撞在了他的枪口上。在这种野性文化中,真的就是强者为王,适者生存了。
以画眉田庄新房客好奇采访呼啸山庄开始,以冲突与不愉快开始,天气原因被迫度过了不愉快的一夜。呼啸山庄像是住了一群妖魔鬼怪,每个人都任性狂野,心里互相看不上,身体却被绑在一处的别扭。
新房客回家后,由管家丁太太道出呼啸山庄从前的故事,听完故事新房客就算告辞这个怪地方了,多年故地重游,正好交代给读者结局。
在第一人称中,第三人口中,第四个人的视角下,拼凑出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林顿以及妹妹,以及他们的后代凯蒂和哈里顿,林顿表弟两代人的感情纠葛。这样一想,作者真是用了尽量少的人物在讲故事。
男女主角的性格真给拉到了极致,出了名的折磨人。凯瑟琳在世俗物质和精神灵魂的抉择下,选择了前者,那天晚上她说她错了。林顿和妹妹两个心地善良的好人却心甘情愿地扑向了那两股他们压不住的疯狂力量。这么一看,一开始如果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结合孕育出来的不知道是混世大魔王,还是幸福的生活旋律。可是没有如果,凯瑟琳扑向物质后,希斯克利夫也较晚地随着她奔向了物质,毫无疑问,害惨了林顿兄妹,可能善良总会被邪恶诱惑吧,他俩都是自愿的。
文中描写林顿对凯瑟琳的爱,说不是荆棘倒向寒冬,而是寒冬拥抱荆棘。并在凯瑟琳离世后,怀念了很久。
希斯克利夫这边更是有意思,花费心力编排着别人的生活,硬生生地让哈里顿经历他的境遇,逼迫凯蒂和表弟林顿结婚,多么拙略的演技,多么强硬的手腕。命运也真巧合地再现了,还好是不一样的结局。让人感到些许安慰,我想希斯克利夫看到结局也释然了,他和凯瑟琳是有幸福结局的可能的。
想起凯瑟琳对希斯克利夫的爱,说他是树下的岩石,虽然强硬但永远都在。而对于林顿,像爱树上的叶子,叶子会根据四季更迭时有时无,也很难再保证是同一片叶子吧。我不是很明白这其中感情的差别。可能,希斯克利夫的好与坏她都爱,而只爱林顿的好吧?如果林顿不那么有钱,不那么爱她,她就不爱了。可无论希斯克利夫如何,她都爱。她甚至劝说自己嫁给林顿也是在为希斯克利夫好,还强迫林顿如果爱她一定要跟希斯克利夫做朋友。他俩好的跟一个人似的,林顿再好也是无法忍受这个的。爱太残忍,爱是排他的。
在看书的过程中,忍不住功利地想,读这些故事能给我带来什么?读它不像读专业书一样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只是作为一种爱好。可是我爱优美流畅的文字,喜欢窥探不一样的人生,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对社会的观察,在传达一些思想。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剧中人物性格或许过于偏执荒诞,可是现实生活中一定大有人在,只是自己的阅历还没有碰到罢了。
最近,哈尔滨马拉松比赛张水华事件也让我有些想表达。我觉得人家借此发声并没有什么不妥,说出心里的真实想法挺好的。不知道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多人的抨击。这个社会,就非得人人高情商吗?高情商=虚情假意,漂亮话吗?还搬出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有点不理解。想起我之前上学的时候,也总是想着如果有发声机会的话,一定要提出自己的建议。感觉自己会和张水华的做法一样,这样在公众场合提自己的需求真的很傻吗?我承认,人性真的很复杂,好像有时候你想做成一件事情,就去走反面才能到达。想要解决自己的诉求,不是变强后直接提出,而是要变强后感谢一大堆人,然后自己的诉求就得到解决了。我也承认,好多人不愿意感谢一大堆人,只想感谢一路以来奋斗的自己。
挺不喜欢一个博主说马拉松不缺张水华一个的。真的是,好烦这种言论。这么说,每个人都不重要了。一个人对自己的热爱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却非要残忍地稀释两者之间的关系,那她的生活里没光了。也挺多人拉扯出自己替同事加班的故事的,这就是他们反对的原因吧。他们把自己的感情投影到这件事情上来了。我相信张水华个人的爱好是不会影响自己工作的态度的,跑马拉松的人多么简单,多么执着,多么要强,多么坚持啊,你觉得生活能压垮他们吗?可能只是想表达护士的身份让自己参赛不容易吧,被戳中了泪点,委屈地哭了。最讨厌别人哭的时候,没有人去体谅人家的委屈,却一味地批评了,挺冷血的,道理谁不懂,人家的工作又没让你们帮忙做。361度的解约也就是资本的态度吧,要跟着民意的风向标,个人又算得了什么,哪有什么温度可言。这个社会好矛盾,一方面你成为强者才有资源,才有发言权,另一方面,你成为强者后不能乱发言。因为脚下的资源并不牢固,随时都可能让你葬身于此。如果没有别人的托举,哪有强者可言呢,不过都是平平众生罢了。所以,我也能理解一点点强者怕跌落的不安全感。至此,不想再讨论这件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