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的公共交通-巴士篇

纽约的巴士站和国内的比较像,大多数非常简朴,只有一根柱子和一个写着停靠车辆编号的小牌,有的地方可能有一个迷你的小亭子,还配有长凳。

不起眼的柱子

上班每天都乘坐巴士,我们那个站有五辆车停靠,在繁忙时段,经常陆牙子上一整排都是车,同时上下客。
人们奔跑着前簇后拥,没有排队,而是一窝蜂地挤上车(虽然人少的时候会排队)
有的时候车子都快开了,会有一个人大声喊叫着从远处疾奔而来,好几次都吓我一跳。

全是人

公交车上的配备不同,但都没有报站。要想下车得自己按铃。
有的车上没有按键,我一开始还挺懵,那这到站的铃声是从哪儿响起的呢?
原来是窗沿边几乎‘隐形’的一条黑/黄线,只要一触碰,铃声响起,车前显示出STOP的字样,下一站就可以下车了。
坐在后排的人也可以通过拉绳控制铃声。一般是一条黄色类似于电缆一类的绳子,从车头一直延伸到车尾,只要拽一下就可以停车。

黄色的那一条可以拽

车门很特别,后车门并不是自动开关,必须要用手推,不推它就可能关在你脸上……

“自动”车门

司机:温柔派Vs咆哮派


公交司机素质良莠不齐,但是所有车门外都贴着这样的标识:Attacking bus driver is a felony(袭击公交司机是重罪) ,而且所有司机都被一道高高的玻璃墙挡着,看来这个工作也很危险。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遇到过温柔的:

  • 第一次坐车不知道怎么放公交卡,尝试了好几次都不行,就怕身后的人着急,司机大叔耐着性子看我放,最后还亲自出口指导。

  • 有一个年轻妈妈推着婴儿车上来,司机阿姨却怎么也不发车,原来她是在等那个妈妈安置好宝宝。等她把婴儿车轮子收起来、并稳稳放上座位后,才开车。

但我也见过狂野的咆哮派:

  • 有一次车上很多人,前面的人不往里去,后面的人又想上来。司机大姐就冲着喇叭叫:“Move in! I know you can hear it! 往里走!我知道你们可以听见!”隔老远都可以感受到她的炸毛。

  • 还有一次真是吓我一跳,广播里突然炸裂:“DONT HOLD THE DOOR TILL ITS OPEN! 别特么在车门开着的时候抓着它!”
    不过这些咆哮还挺有效,一般吼过之后大家就都乖了。

巴士上的翻译


6月5日,天色阴沉小雨淅淅沥沥,我撑着伞等车。车站停着一辆NOT IN SERVICE的公交,突然车上下来一个大叔,看到我问:“You speak Chinese?你讲中文吗?”
我下意识地点头,他示意我上车,请我帮忙。

上车了发现有一个女孩貌似昏倒了,旁边一个年长的女性紧紧搂着她,目光警惕。可能是语言不通,两个司机都急得团团转。

其中一个司机看到我之后,明显松了一口气,让我赶快问问那女孩的名字,说是以后要和医院确认。

我问了那位妇女,她听到普通话之后慢慢放松下来,告诉我女孩的名字、生日、还有司机需要的简单资料。原来女孩前一天什么都没吃,估计低血糖了,就晕在车上。

一番沟通下来,两边都如释重负,司机连说thank you so much.我也就下车去赶我的公交了。

不禁感叹,若是没有语言的桥梁,我们该怎么在异国他乡生存呀!原本简单的资讯得不到传达,情绪会被误解,遇到突发情况没办法处理……

反之,如果能够熟练掌握当地的语言,就能如鱼得水,随时随地都能出发旅行!不熟练也不要紧,不是有一句歌词说得好:“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只要敢说,敢问,哪里有走不通的路?

感恩一路上遇到的善良的人们。也愿我们能在力所能及的地方,多多关怀、帮助别人。

我知道这个世界并不完美,但我仍旧无比热爱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们为什么要开口说话,无非就是想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让别人了解自己,得到别人的认可。但是怎么才能让别人听自己...
    凉意的秋阅读 3,073评论 0 0
  • 今天有个朋友圈卖西瓜的大哥,之前在这换过雨刷片,虽然平时没聊过,就是有事没事点个赞啥的,上午问了轮胎,下午来换又做...
    王佳欢雪阅读 1,215评论 0 0
  • 6月读了13本书,主要是上下班路上和周末闲杂时间读的,比较水,小说略多。还有一些看了一半放弃的书,都没有计算进去。...
    Wbear阅读 1,93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