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北京六环外的一处闹市。按说到了六环外了,应该像乡村一样,楼少了,车少了,甚至应该有一些荒野。但是没有,因为此处有一地铁站,于是在北京上班的年轻人们纷纷聚集在此处居住。五环以内太贵,这里房租便宜些。
现在的城市规划,好像都是以地铁站为辐射点。地铁旁边首先是一座大型商场,然后周边是居住区。这样一举三得,地铁带来了居民,居民要逛商场,于是居住、商场、出行,三位一体,就成了一处繁华的小都市。
我刚搬到这边的时候,地铁旁的商场还没有竣工,甚至周边的路都还没有修好。商场被蓝色的铁皮栅栏围起来,里面叮叮当当的施工。
我住的楼后面是一条大马路,但是路还不通,过了马路是一排大杨树,然后是一条野草肆意生长的小河和一片荒地。
这排大杨树和小河、荒地,在这个到处充满人工痕迹的城市里,显得很荒芜。
大杨树无人修剪枝干,不像城里的道旁树,被工人们修剪的整整齐齐,枝是枝,干是干。它们可好,数枝胡乱的生长,毫无章法,所有枝叶都争先恐后的向上生长,长成一团。
再看那小河。市里的小河,两边都是砌着栏杆的,一定有修的整整齐齐的台阶,或者座椅,再加上铺着大理石板的河边小路,人们可以在河边逛逛,坐坐,看看。这条河倒好,整个儿的被荒草杂树包围了。有成片的芦苇,有一人多高的叫不出名字的杂草,有长着扁扁叶子的香蒲,那叶子又高又长,还长出了香蒲棒。柳树也有几棵,或许是哪个顽童“无心插柳柳成荫”之举。再看河水里,浮萍、水草丛生,一副无法无天的样子,如果在市里,这些浮萍水草早就被收割了,容得尔等猖狂。
河对岸的那片荒地也不用说了,早就被野草占领,有的地方被当地人开垦出一块,种上了庄稼,也是“草盛豆苗稀”,估计收获不了多少粮食。
这一片地,被我称作我的精神家园。周六日不上班的时候,我喜欢到这边转转。尤其是夏天的早晨。我漫无目的的围着这片地乱转,看看野花野草,听听树丛里的鸟叫,河水并不清澈,再加上浮萍、水草,倒是有股烂泥的味道。我曾试着靠近河边,钻过野树野草,踩了一脚的湿泥。有一年春天,小河里来了一群野鸭子,我去找了半天,看到它们在芦苇丛里出没,听到他们啾啾的叫声。
可能是我骨子里的农民气在作祟吧,我喜欢野地,喜欢大自然,喜欢未经人工改造的原野。我小的时候,就喜欢到野地里去转转,即使是冬天,有的时候找个背风向阳的地方一眯,躺着,或者坐着,闻着泥土的气息,晒着太阳,一呆就能呆上大半天。
这片荒地,距离我住的地方只有一条马路之歌,可以说近在咫尺。我知道,这片地早晚会被开发掉。
在我搬过来的第二年,地铁旁的商场早已开业,已经成了这附近最繁华的地方。我住的楼后面的那条大马路也通了车,从早到晚的车流不断。在我们搬过来住的第一年,还在路边支起烧烤架,自己做烤串吃。那时候的下午,偶尔就能看到在路边树下烧烤的人们。
现在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过往的汽车,与停在路旁的汽车。
第三年,那一片荒地,包括那一排大杨树、小河沟、那片荒地,被蓝色铁皮围了起来,里面要施工了,据说是要修建公园。我可以想象,在第四年,第五年,或者第六年第七年,那里将变成一片规规矩矩的公园,铺着鹅卵石的小路,砌的整整齐齐的花坛,荒草一根都不见了,种上了月季花、冬青树,或者木槿花。那条小河也会被治理的干干净净,至少不会再有浮萍、水草,与胡乱生长的芦苇。河边会砌上栏杆,修好小路,吃过晚饭,大家可以沿着小河散步,小路一定是铺了大理石地板的,还有很多长椅,累了可以坐下来休息。
而我的那片荒野,那条长满杂草的小河沟,甚至那排大杨树,人们将再也不会记起它了。有谁知道,或者是有谁在乎,曾经有一年春天,这个小河沟里,曾经来了一群野鸭子,每天在芦苇丛里,啾啾的钻来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