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消弭了由阶层等带来的审美区隔的设计是因为它不试图让产品扮演身份识别和审美能力测试的角色,这种理念本身就是还设计一个本来面目——设计是帮助消费者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
说说无印良品吧,这类平实好用的东西。我依然记得第一次进入无印良品的感觉,太舒服了,让我由衷的感叹,这或许也和我当时居住的学校宿舍有关系。典型的六人间,上床下桌也算是比较好的。当然,每个宿舍里也总有那么一两个你觉得格格不入的人,或许他们身上的某一点很不让你喜欢。比如,邋遢。一个寝室里,卫生一直是一个大问题,似乎关联着你在寝室的生活质量。
也就是第一次进入无印良品,让我们有了装修寝室的念头。毕竟是一个大工程,学校不会给批,我们也就作罢,只不过是一个念头而已,只关生活的念头。
无印良品代表着日本人对于精细生活的追求,精致,不是你有钱就能够买到的。相比来说,国内的生活感会低一些,提到生活的质量和精致度,先想到的总是车子,房子。或许,这些也就是国内的生活必需品。追求东西无关对错。
钱一直是避不开的话题,特别是当你只有零花钱的时候,有些人也许零花钱多,消费追求的也不一样。我们买完东西后会想,要是我们的零花钱多少多少就应该不会像现在这样了吧。殊不知,当我们到达了我们当初所期盼的零花钱的额度,我们的追求也变了。我们不再追求当初觉得遥不可及的东西,我们会有新的遥不可及的目标。
生活,永远需要我们来追求。
我们常在无印良品看到各种各样的人,老人小孩,富贵与否,我想都有能力进去消费,只是消费的额度不同。也有说,无印良品的东西,其实很多农贸市场都会有,而且更加便宜。但是,所谓的B格就会不一样,就如同你去街边小卖部买一瓶咖啡和去星巴克买一杯咖啡的不同,都是咖啡,也许价格也差不多,自我感觉就会不一样。
记得以前有同学问过我,你觉得用一个礼拜省下的钱跑去市区喝星巴克值得吗?我记得很清楚,我说,不值得。追求生活可以,过于狼狈何谈生活,越界了之后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正如商纣王的象牙筷,去星巴克怎么能不穿的漂漂亮亮去呢,我是不是该买漂亮衣服了,鞋子也少一双,我现在的化妆品也太差了吧。这就无关生活了吧。在这样的生活里,我想,你并不会感到舒适,也许你乐在其中,追求物质会让你很满足。
就像前面说的,追求没有对错之分,每个人都不一样。更何况强加思想这一说,并不行的通。
但我喜爱的并不一定是这样。
无印良品拥有一系列的设计产品,无关乎,舒适的生活。没有多少Prada和Gucci我照样可以活得舒适。因为设计本身只关乎生活,奢华并不是生活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