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段特别现实的话:“为什么现在很多大厂不要35岁的人?他说不要就对了,如果一个人35岁还在到处投简历,就证明他在35岁之前没有把自己的人脉、社会网络发展出来。35岁的人不应该再去投简历,即使是跳槽也应该有别人帮忙内推,在同行业内有声望,然后通过声望在社会关系中完成一个顺利平滑的转移。我觉得年轻人真的应该树立两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升职加薪。还有一个目标就是到35岁的时候,咱们再跳槽绝不投简历,而是能有各种各样的人帮忙推荐。”
虽然挺现实的,但确实是现实。你发现到了一定年龄再去投简历找工作,真的挺困难的。如果你没有过硬的实力,就算找到工作,和一群年轻人去竞争,也会遇到很多问题。
当然,很多事情也有例外。如果你有幸去了一个跟上这个时代的新型行业,说不定命运的齿轮就此转动改变了。
当然,我们的人生不能受一个公司,受一个行业的控制。这是为什么人要终生学习的重要性。多学门技能,多把本事能力学到手,这样你离开了,哪里都能找到无缝对接的工作。
所以,当你面对一份工作时,当你对这个行业不熟悉时,别认为是给老板加班的,是为自己加班的,要主动尽快把能力学到。
有一天,你会发现,你加过的那些班,你奋战过的日日夜夜,从来不是白费的。当你在一个行业积累过一两年,你会发现,就算去到其他行业,你在前一个行业掌握的底层逻辑,同样适用于新的行业。
要做能对自己能力有提升的工作,而不是纯粹卖苦力时间。
除了自己的努力,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学习这个行业优秀的人,有结果的人。去听听优秀的人如何谈客户的,如何思考的,工作习惯是什么,做事情的技巧是什么。
你得感谢一个企业曾经给过你成长的机会,给过你证明自己的机会。
工作,上班,我从不认为自己是牛马。就算当时是牛马,当你积累到能力,也能去到更好的平台。当然有的公司对员工的时间确实压缩得太没人性,太没人性的我会离开。尽管我能接受加班,尽管我很愿意去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但是我接受的是合理加班。超过了这个范围,无论什么公司,都坚决断舍离。能接受的,我绝对会当成自己学习,当成提升自己能力的平台。
我们工作是为了赚钱,但更重要的是,你学到的能力,会让你一步一步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虽然我很羡慕那些能一步就走到巅峰的天才,但是现在我知道,我不是那样的人。我是需要不断提升自己能力,不断学习,一步步升级,走向自己想要的未来的人。
为了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为了不让你年龄太大还在找工作,受职场歧视,除了现在努力学到真本事,你还能怎么办呢?每天吃喝玩乐刷手机,做一些对工作对未来没什么成长的事情,没前途,没劲。
懂懂老师问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
“我这样的。
我每天早上六点上班,晚上九点下班,全程不出办公室,一日三餐都在办公室解决,关键是,这是我生活的常态,我若是以这个精神去当公务员,若是不提拔我?老天会把领导劈个稀碎的。
我这个状态,不是一天两天,是全年如此,天天如此。
有时下班路上,我还在想,若是懂懂是我的员工,我怎么也要给他月薪一万元,咱不说他能力如何,就是他的勤奋程度也配的上年薪十二万。
别人不听你说了什么。
只看,你做了什么。
所以,你不能把上班当成混日子,而是要更加的努力,为什么那么多人说看不到出路?那是因为不够努力,上班是一条赛道,创业是一条赛道,只要你足够勤奋都可以创造奇迹,为什么大好的青春非要混呢?
我现在的韧性、意识,都是因为我走这条路训练出来的,而不是天生的,若是让我从头走,我大概率是不会有这种内驱力的,应该就是一个按部就班的上班族,我今天的勤奋、高效、写作、运动,都是因为我成了懂懂以后才有的。”
水木丁老师也说:“作为一个过来人,据我观察,其实职场的这些女孩子,在智商和能力上,都是大差不差的。能在同一个公司成为同事的,平均水平差不多。最后导致她们之间慢慢开始拉大差距的,其实是这个工作态度。我曾经和我比较喜欢的小同事讲过这么一个道理。在中国的职场,当你在二十几岁的时候,你还是可以通过在招聘平台投简历去找工作的。因为哪个单位都喜欢要年轻人。但是等到三十五岁以后,你基本上是很难通过投简历找到特别好的工作了。你人生35岁之后找工作,基本上都是要靠朋友介绍。朋友介绍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朋友对你的了解,你做事情,解决问题的能力,你曾经做出过什么成绩,你的人品是否可以信赖等等这些……”
很高兴,我这几年提早明白了这些道理。这也是这几年,我对待工作如此努力的原因之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