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诗词赏析

              《中秋》

              唐·司空图

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赏析:月挂中天,夜色轻寒,清光皎皎,人盼团圆。中秋月圆,已经成为人们表达相思的一种寄托。诗人用“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表达了对中秋之夜月亮的重视。如果这一夜没有圆满的月亮,那么今年的秋天就被视为虚度了。月亮代表了团圆、完整和美好,本诗展现了晚唐时期人们对中秋节的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这首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表达了苏轼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同时也表达词人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赏析: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诗人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赏析:一首经典的中秋望月诗,其中这句“冷露无声湿桂花更是点睛之笔。“冷露”二字,明秋夜之凉,秋露无声无息将桂花淋湿,又使夜晚显得更加孤寂,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