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程朱理学
前面说到韩愈的《原道》,说中国的道统,从尧舜禹汤到文武周公,再到孔孟,孟子死后,就失传了。他当时写这个呢,是针对唐朝佛教兴盛,天下之人都被佛教吸引过去了,儒学没落了。
佛教为什么兴盛呢,因为宗教能回答终极问题:世界是怎么来的,人是怎么来的,人死了之后是怎么回事。比如基督教的创世纪,上帝造人,亚当的原罪,死后的天堂地狱。佛教呢,就讲生死轮回。总之你的终极疑惑,都给你解答了。
孔子呢,从来不讲这些,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编故事,不搞假说;不语怪力乱神;不谈生死。子路问他死是怎么回事,他说:“未知生,焉知死?”把孔子给怼回去了。
思想也是一个市场,在思想市场上,有“消费需求”的东西,而且消费需求很强劲的东西,你没有,别人有,思想顾客就都到别人那儿去了,不管他是对的错的,真的假的,总之他有,你没有;你说这事没答案,搞不定,他说有答案,他能搞定。这就像算命,算命市场的存在,不在于真有人能算命,而在于有大量的消费需求。在孔子的时代,他没什么竞争。孟子时代呢,就面临墨子和杨朱的竞争,甚至还有告子,所以《孟子》书里有大量论辩,抨击杨墨告子的。到了唐朝,佛教可不是杨墨那么简单,而是体系完备,博大精深,就压倒了儒家。韩愈因此发出“原道”的呐喊。
韩愈的呐喊,到宋朝有了回应,从周敦颐《太极图说》开始,形成儒家的“创世纪”理论。大家看过电影《无极》,无极这个词,就是周敦颐提出来的,世界的本源。
太极图说全文一共两百多字,这是儒家的创世纪,理学的纲领性文件: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
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这个解起来太复杂,而且还容易起争论,而且都是争论了一千年还达不成一致的。我就不一字一句的翻译白话文了,因为也不是学习重点。简单的说,是融合了阴阳五行,融合了道家和佛教的思想,杂糅了一个儒学的创世纪。这些思想,是孔孟没有,也不曾思考过的问题,可以说是儒学在宋朝的新发展。
周敦颐搞了这个儒家的创世纪,但并没有推出了一个儒家的上帝,而是突出了人,“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人是万物之灵,圣人又是人中之灵,圣人就是儒家的神。圣人的神道呢,“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仁义就是神道。
绕了一圈,其他都不是关键,树立圣人的仁义才是目的。
那么我们又回来了。也不用去纠结儒家的创世纪,还是回到圣人之学,仁义之道。周敦颐也没有解释死后有天堂还是地狱,还是夭寿不二,修身俟命的思想。
理学的最后总结集大成者,是朱熹。朱熹的成就,是《四书章句集注》。概括说,学习理学,就是学朱熹。学朱熹,就是学《四书章句集注》。这个,咱们明天接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