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训营 Lesson 1 作业
1、写下你母班的bug,这些bug为什么没有被修复?你有什么建议吗?
2、你觉得理想的社群是怎样的?请真实的采访3-5位(或以上)身边战友,他们在班级的体验是什么,结合你采访的收获写下将来你的班级定位是什么?
我觉得这两个问题可以放在一起来谈,母班的bug好找,但是怎么修复这些bug,就不得不先解决班级定位的问题。
我是班级班委成员,又刚好是4月值月生,这个月的唯一目标KPI就是改善点评率和点评质量。我借机发了10份采访问卷,分别包含了班委成员、往届值月生、往届小组长、积极践行的战友、从不活跃的战友、私聊甚欢的以及从没有私聊过的战友。
采访问题:
1、您在班级中的体验是什么?
2、您认为班级还存在哪些bug需要修复?
3、您心中的班级定位是什么?
其反馈结果即在预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非常感谢被采访战友对我的积极反馈。
之所以说预料之中,是因为大家在谈到母班bug的时候意见高度统一,主要反馈如下:
母班bug:
1、作业点评随意,没有收获
2、战友链接度低,活跃度不高
3、践行规则执行难,靠人工催交
4、虽然持续践行,但感觉原地踏步
这几个典型的bug应该不止出现在我的母班,可能在007的所有班级里普遍存在,只是程度不一。
那么我们要思考了,既然普遍存在,这些bug是怎么产生的?在讨论如何修复之前,是否更应该弄明白为何要修复它们?
第一部分:浅析母班bug
这几乎是我们班现在最大的bug,也是我这个月值月的唯一KPI。是必须要修复的bug!因为作业雨和点评是007的基本规则,超过80%的战友为写作而来。不管是职业写作,爱好写作还是学习写作,我们都想提升自己的水平。
点评bug的主要成因在于:大部分战友视点评为任务,没有意识到点评对于写作提升的积极意义。
阅读和写作是一体两面,要双修进行,阅读迈一步,写作迈三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阅读能力要高于写作能力,阅读量远高于写作量。
战友们都知道007那句影响深远的口号“输出倒逼输入”,这是很多战友加入007的初衷。要想输出,必先输入。输入也会有两个动机,主动和被动。007的规则设定非常完美地融合了这两点。“作业雨”就是主动的输出倒逼输入,而“点评”就是被动的输出倒逼输入。
我们主动选择输入的一定是自己喜欢的或是熟悉的,这很舒服,也很开心,但是久而久之,我们的知识面往往陷入局限性。
我们的战友来自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他们的文章可能会五花八门,有的甚至是专业性很强的文章。而且,在没有点开看之前完全不能预测到文里写了什么。如果不是因为要点评,这辈子都可能不会关注到这些知识。
也许哪天在写作的时候这个知识点刚好就能给我们带来灵感。所以,点评可能会带来更具有价值的输入。前提是不要绕过它,而是拿下它。
如果战友把点评从完成任务的定位上升到和读一本名著一样重要的位置,点评率的问题就解决了。那下一步就要提升点评质量,因为战友们的写作和阅读水平差距甚大,有的文章点评起来困难重重。
我的计划是让写作和阅读水平高的战友分享写作和阅读的经验(如何解剖一篇文章)。有的班级(包括我的母班)都有点评的模版,有的甚至非常详细,项目众多。但我个人认为有缺陷,因为我们的作业是不设限的,作业雨都拒绝了“八股文”,百花齐放、包罗万象,为何点评要按套路来写?而且有些文章你拿套路都套不上!
1000个读者眼中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如果一个愿意点评的战友点评不出来,不是模板问题,而是他的阅读理解能力不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这就是我的修复方案:重新定位点评的作用,提升战友写作和阅读的能力。规则执行为辅。
这个bug的提出主要出自活跃度高的战友,占比也比较多,包括我自己在内。那么这个bug该不该修复?又该如何修复?
你可能会觉得这不是明摆着的嘛,当然必须要修复,一个链接度高活跃度高的班级当然更好!我以前也是这么想的,但这次采访给了我一个很大的意外!
因为在“班级体验”的反馈中,活跃度高的战友和活跃度低的战友一样觉得体验很好,甚至活跃度低的战友满意度更高!因为他少了活跃度不高这个烦恼。这是为什么呢?
我统计了一下,二八定律在哪里都适用。日常在班级里活跃的战友不超过20%,甚至更低!有小活动的时候活跃的战友有时超过20%,有大活动的时候活跃度过半。就算回到开班仪式如此具有历史意义的时间点上,也有不为所动的战友。
这是人性所致,强求不得,一个完全活跃的班级是不存在的。我们要修复的不是把班级打造成活跃度高的班级,而是怎么求同存异,满足不同战友的体验刚需。一个完美的舞台不可能是只上演同一个节目,而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争奇斗艳。
你之蜜糖,我之砒霜;你追求热闹,我向往清净。每个人的体验不同,需求不同,所以班级应该打造多元的班级文化。活跃的战友,要给予积极响应和鼓励,给他们展示的舞台;安静的战友(占最大部分),只要他们按时完成作业,认真点评就不要过多打扰;极少数消极的战友,给予关心和指导。
这就不得不提到咱们007的明星班级,校长的5班,其个性化的小组模式是个很好的经验。总之,不管是活跃度高还是活跃度低,对一个班级长治久安有利的就是好的,毕竟要在一起7年啊,细水长流,稳步发展,才是关键。
我想大家不难猜到,这个bug的提出肯定来自做过自愿者的战友。只有做过志愿者才会思考为什么如此简单的规则还有那么多人记不住,已经都大半年了,每次作业雨都把规则滚动播放。但是,仍然还需要苦口婆心的去催交,去解释。每个志愿者都体验过既当爹又当娘的辛苦。
My God!让我先哭一会!哭完了咱们来寻找解决办法。
有人说:是因为规则宣传不到位。可是,简简单单不足百字,每次作业雨滚动提醒,偶尔规则问答游戏,认识汉字的人都能读懂啊!
有人说:是因为规则执行不到位。可是,处罚红包已经收成了班级小金库,班委看着发愁,不知道怎么花!
Why?What?How?
他不是不知道,他只是不重视。
我的想法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提醒到位,先礼后兵;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扩大志愿者的面,让他当一回志愿者体验一下,什么借口都不攻自破了。
我们志愿者在执行规则时常常碍于情面,一旦战友不配合就束手无策。最后的结局会变成爱哭的孩子有糖吃。但这样会助长他的惰性,而且对认真完成作业和点评的战友是一种不公平对待。原则面前无特例,严格执法是关键!
这个bug主要体现了战友的成长焦虑。随着时间的推移,战友的成长出现两个极端,优秀的更优秀,落后的继续落后,有战友开始掉队,继而离开。
半年时间,战友流失率高达15%。虽然数据惊人,但我认为前半年时间是班级最不稳定的时期,流失率高也属正常。这本就是一场淘汰之旅。当然,一个好的班级氛围可以极大地减缓这个速度,反之,会迅速崩盘。
我认为要修复这个bug,就需要好好利用“去中心化”这把“尚方宝剑”!为什么说去中心化是尚方宝剑?因为持剑者拥有“王者”的权利。
但是“去中心化”又是一把双刃剑,很多战友还不明白,“去中心化”并不等于“无中心”,而是有太多可选择的“中心”,只要你愿意,你就是“中心”。
看明白了的战友,积极向他心目中的“大中心”靠拢,获得指数级成长,继而成为“ 小中心”。遗憾的是大部分战友还游离在外,找不到“中心”,陷入到成长焦虑之中。
这个谜局怎么破?关键词是影响、带动!你叫不醒装睡的人,但你可以激活沉睡的人;对于那些找不到“中心”的人,为他树立灯塔。
灯塔在哪里?实体形象,可能是班长、值月生或者班级里的“小中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虚拟形象,就是我们的班级文化,亦即我们的班级定位。无信仰的民族没有前途,无信仰的班级也没有前途。这是考验班长和班级的第一KPI。
我曾经在班级分享了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在007的践行法则是——越主动越收获!主动放大自己的亮点,你会被看见;就算你没有亮点,主动接近亮点,你也会被照亮的!
第二部分:浅谈班级定位——极地栖心路
凡是打上“文化”二字的东西都是虚的,但其力量却是无穷的。《人类简史》这本书中作者就指出讲虚拟故事的能力促使智人迅速成为了这颗星球的霸主!班级定位就是讲一个让战友们都相信的虚拟故事,能让战友们相信的证据就是我们的实体形象。
班级定位并不难,难的是打造出实体形象。班长的每一步举措都应该是围绕班级定位持续打造实体形象!否则班级定位就是一句空口号!
为什么我的班级定位如此文艺:极地栖心路。我们心中都明白,我们加入007真的是为了去那个真实的南极吗?不是!那么我们可能去到吗?可能!
我们每个人心中也有一个“南极”,也许是纯粹为了写作;也许是为了找到学习伙伴;也许是为了打造个人品牌;也许就是为了跳出日常生活,找寻一块让自己心灵放松的“极地”。
我们能共同拥有的不是南极,而是这段同行的路。
班级的作用在于:
“我要去南极。”
“好呀,你需要什么帮助?”
“同伴、装备、技能。”
“好呀,我带你去寻找。”
战友的作用在于:
“我要去南极。”
“好呀,正好我也要去,咱们一起吧!”
“好呀,不过我要去大漠。我这里有一件裘皮大衣,去南极有用,给你吧!”
“好呀,我刚从南极回来,我告诉你啊,那边有……你要注意……(此处省略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