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向往独善其身,可身处于社会,你想与世无争,只怕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近日,读了美国作家亚当·格兰特的《离经叛道》,不禁产生一些思考,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迁,我们,身为这个时代下的扮演者,该怎样保持自身的独立性?
我认为,正如其书名,离经叛道,走非常人之路,思非凡人之所想,力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人。

1、独创性
独创性是事件成功的关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时时刻刻发现独特性。举个例子,大众喜欢抖音、快手,我们不可盲目跟风,另辟蹊径,选择具有新颖性的app,切不可因为周围之人皆用而用之,如此最大程度避免大数据的干扰,避免同化。
2、思考的量变与质变
️在产生想法的过程中,数量和质量一样重要️。想法越多越好。当然,不管是量变还是质变,思考是根基,不可因思考无果而气馁,若遇到思考瓶颈,可通过阅读增加思考的来源。此外,切记不可停止思考,长此以往,人是会变笨的。举个例子,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整天刷抖音的人的脑子里装的是什么,多而不精,一朝卸载,就总感觉没事做。
3、合理利用拖延症
只要用对地方,拖延症也能创造奇迹。我们对那些没有处理完的事情,比已经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充分的准备之后,再行有把握之事,比毫无头绪的开始更有效率。
4、认识自己
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会让自己获得更多支持,人非生而完美,切勿盲目自信,能够看见自己的缺点也是令人高兴的事情。
社会学有一个表演理论,世界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是演员,我们都是在一定程度上认识自己的条件下向别人表现自己,以此打倒自己想看到的别人眼中的自己。
所以,勇于正视自己的优缺点,可更清楚的自己希望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做一个完美的演员。
5、更多让别人接触你的奇思妙想,才更有可能被接受
视角不同,人们对不熟悉的东西,往往都是拒绝。毕竟每个人的知识储备量、人生经历不可能完全一样。要多和别人接触,利用曝光效应,认识他们,然后用他们熟悉的背景来解释自己的想法。
6、喜欢挑你毛病的人,恰恰就是最好的合作伙伴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当两种主要观点针锋相对时,一个少数派观点的出现,会打破这种一致性。想法与别人冲突之时,多思考为什么,思考出与自己冲突的想法的运行逻辑。
另外,也要勇于表达,表达真实想法是打破集体思维的好方法,切勿趋之若附。若一群人过分追求决策的一致,而避免提出有冲突的想法,结果反而限制了结果的客观性,导致错误的发生
7、隐藏自己
有一些想法是不太能够直接人前的,或者说是他人短期内不太可能接受的。这时候,便得学会掩饰自己,或者说让自己的想法,看起来没有那么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