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年会上偶遇了多年未见的书法家方老师,聊起近半年都在进修学习时,他分享了八个字:博士浪人,逆向思维。
博士代表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浪人有放荡不羁的随意,两者之间是有些矛盾的,对立统一起来有点意思。但我非常敬重"择一事,终一生"的匠人,为此对"博士浪人"有些不解。方老师介绍:"学习不要忌讳什么,放浪的去学,学任何知识补充自己。放浪不是说放弃原来的专业,而是补充,让综合的知识补充你的专业。"我看了看准备上台发言的古琴老师,心下敞亮。
我的古琴老师姓谢,与琴结缘二十余年,作为琴道中人,经常通过公益教学,尽己之能让古琴为更多人所知、所赏、所喜。但他的教学方法很特别:每次上课前先喝茶,坐下来聊聊天,然后再洗手弹琴。到最后,琴行里,很多人走了,很多人留下。
作为清、和、淡、雅的古乐器,古琴在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然而,要追求它的高雅韵味,并非一朝一夕,星海音乐学院毕业后的谢老师,当年受教于谢导秀老师时,学一首曲子学三年,真正体会到了"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时才继续第二首。正因为这份执着,老师的琴里有一种很特别的韵味,但这种韵不只是琴路上的坚持,还有他的博学。磨心性,历惊澜,饱读诗书,一并修习太极、茶道、香道、佛道及中医,书画,细品中国文化之韵,同时将这些有形的学习融入琴中。尤其是太极,古琴的五音“宫商角徵羽”与天地中的阴阳五行、人体的五脏六腑一一对应,五音的和谐旋律有助于调节五脏六腑的阴阳平衡、使气血和畅。所以,他对古琴的内涵理解也会深厚很多,并将这份理解带入到了教学中。
但谁没有一颗想学的心,谁又能带着一颗坚持的心留下呢?古琴说难学,其实指法并不难,难就难在坚持。当你已经很熟悉一个指法却弹不好整首曲子时你要坚持,当你弹出整首曲子却总是没有什么感觉时你要坚持,当你无知音倾听时你要坚持……带着一颗焦躁的心,学不好;带着一颗急攻近利的心,学不好。喝茶、聊天,静心、放下再弹琴,才能有琴心学曲。磨练心性才是老师上的最重要的一门课。
想到这些时,年会的大屏幕里正好放了一张谢老师前些日子带学生野外学习的近照,有阳光落在琴身上,真好!我一看就知道是方老师拍的,方老师和我分享:"当我们想拍一张照片时,想拍什么,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对话,感受他的骨头,根骨,阳光什么时候过来?长期积累的光学知识,博士浪人的储存,瞬间感觉"。
我想,无论是何种艺术或专业知识,先懂其肌里,再慢慢习得一些知识与其链接,才能更有其味,此为"博士浪人"了,谢老师、方老师都是!
"逆向思维"是不要顺着恒常的方向去思考,要利用逆向思维方式去创新。比如人脑中有红茶,我们以为是红色,仔细观察,淡的时候金黄,浓的时候紫红。树叶我们以为是绿的,这都是我们的恒常性思维,仔细想想,树叶开始是嫩绿,老了黄,然后枯萎。
几天前,有一篇疯传的微文,孩子们用自己的理解写了非常了不起的诗,七岁的孩子写道:"灯把黑夜烫了一个洞"。真的太棒了!大人很难写出这么有意思的诗出来。早前就听说过:学艺术的人要以儿童的眼光看待事物。我想,这大概因为这样的眼光,没有被生活禁锢,没有打上标签,我们或许想得太多,反而思维有些固化。
艺术家们需要有"博士浪人"的精专与博学,需要有突破恒常的"逆向思维",我们又何尝不是?我与琴两年多,入门级的两首曲子翻来覆去学,有过沮丧,有过自责。但老师始终强调基础一定打牢,基础夯实了,懂得其琴韵,有了琴感,不执着于心,才能真正学会古琴,我的琴路漫漫其修远兮,虽为业余爱好,但很开心,因为遇到好老师,路是正确的。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与白居易“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做到这一点,即通!不执于教,而后得教,高师!
"博士浪人,逆向思维",很谢谢方老师的分享,也很荣幸,我的老师们都是博士浪人!有逆向思维的智慧,感恩!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