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美好,忙里偷闲算一种

城市像一张24小时不停拨弦的琴,我们是被钉在弦上的音符,稍一停顿就担心被下一个节拍甩出去。地铁的报站声、手机的提示音、电脑的风扇声,层层叠叠,像爬山时身后不断滚落的碎石——你得一直向上,不敢回头。可就在某个拐角,或许只是一杯咖啡从纸袋递到掌心的瞬间,你忽然闻到一股焙烤的焦香,像高原上突然撞进鼻腔的冷杉味。那一秒,山还在,路还陡,但你心里长出一片草原:软、绿、无边。忙里偷闲,便是这条山路上“偷”来的一格平地,让你把气喘匀,把世界重新对焦。


国画老师曾教我:会画,更要会不画。他示范一枝墨梅,笔尖行至宣纸边缘,忽地悬空,留白一寸,整幅风雪便有了呼吸。我当时不解,直到一次加班到凌晨,屏幕上的Excel像没有尽头的城墙,我机械地敲着键盘,耳边只有空调单调的嗡鸣。凌晨两点,打印机突然卡纸,我蹲下去拽那页皱巴巴的A4,却在机壳的金属反光里看见自己——头发乱成一团,眼神像被抽掉电池的玩具。那一刻,我想起那枝墨梅的留白,想起老师说的“呼吸”。于是关掉电脑,走到楼下。夜很黑,风像凉水浇在滚烫的额头上。我蹲在马路边,看一只蜗牛爬过缝隙,背着壳,像背着整个世界的慢。十分钟,仅仅十分钟,却像有人在我快进的命带上按了暂停。第二天回公司,城墙还是城墙,但我心里多了一条缝,光可以从那里漏进来。


音乐里,休止符不是声音的死亡,而是声音的深呼吸。老贝多芬在《第五交响曲》里写下一串“命运动机”后,突然给一个空拍——那一下寂静,比任何轰鸣都更像闪电。我们日常也如此:会议与会议之间,去洗手间的那三分钟;高铁过隧道时,耳机里“咔哒”一声断讯。别小看它,正是那一声“无”,才让后面的“有”显得震耳欲聋。 

偷闲?有诀窍的:

——把“等”变“慢”。等电梯时,别刷手机,看轿厢门合拢的金属面上那个变形的自己,像小时候在哈哈镜前做的鬼脸;

——把“碎片”变“整片”。午休别点外卖,走五百米去隔壁街那间要排队的小面馆,让老板给你多撒一把香菜,那绿得像刚被雨水洗过的草原;

——把“终点”变“中点”。写PPT写到崩溃,把文档一关,去楼梯间给绿萝浇水,跟它说两句废话,再回来看幻灯片,那些方块字竟自己排好了队。 


当然,也有人担心:偷闲会不会变成偷懒?我的前同事阿May,曾是“卷王”,凌晨四点在群里甩方案,像扔手雷。去年体检,甲状腺结节、窦性心律不齐,一长串拉丁文把她吓哭。她请了一周年假,飞去外省学做陶。第一天,老师让她揉泥,不许塑形,只许感受水分在指缝间“滋滋”地跑。她急得哭,哭完继续揉。第七天,她做出一只歪碗,底厚口薄,像被岁月咬过一口。她捧着那只碗看夕阳,忽然明白:自己之前所有的“快”,不过是在把生命捏成一只表面光亮的薄胎,一碰就碎;而那只丑碗,因为慢,因为厚,反而盛得住温度。回来后,她还是做策划,还是加班,但桌上多了一只歪碗,插三支白色小雏菊。每回焦躁,她就摸一摸碗壁的粗粝,像摸一条被时间反织的保险绳——松弛,原来不是松垮,而是给自己留一点“可被触摸”的厚度。 


世间美好,忙里偷闲算一种。它不必是远方,也不必是长假,它可以是深夜电梯里那面镜子、楼下小面馆的一把香菜、楼梯间的一盆绿萝,或是你此刻读到这句标点后的第一次深呼吸——看,你已经偷到了两秒。别嫌少,光就是这样漏进来的:一条缝,一片草原,一抹留白,一声休止。

然后,你再把这两秒,像传接力棒一样,悄悄递给下一个自己。

于是,山还在爬,鼓还在敲,但你知道,只要想,随时可以在心里按下那个空拍——

让墨在纸上呼吸,

让音符落回根部,

让世间所有美好,

在你胸口,

轻轻,

留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盛夏的一个午后,孩子们和家人都睡着了,我偷偷一个人来到离家不远的一家小超市买了一只巧克力冰淇淋,躲在屋檐下的一角,...
    林秋千阅读 5,052评论 0 1
  • 我们老家隔壁的邻居,是一位年过七旬的医生。因为工作出色,业务能力突出,退休后一直被医院返聘至今。 老人家鹤发童颜,...
    光子之声阅读 4,619评论 0 0
  • 这两个月,我的工作似乎快赶上了“上班族”一直自嘲的“忙成狗的节奏”。 5月底刚刚忙完手头上主要负责的一个项目的年度...
    vencent_wu阅读 3,868评论 0 0
  • 晓看春色暮看云,闲来无事,偷得余生半日闲。 我们大多数人,因工作或学习而忙碌,达不到那种从容淡定,坐看云卷云舒的境...
    油焖大虾偶尔吃阅读 923评论 0 0
  • 1 破碎的橄榄糖 2000年立秋那日,法院外的梧桐叶刚泛起金边,便被秋风卷着簌簌飘落。六岁的苏小夏蜷缩在红漆剥落的...
    小小咸鱼仔阅读 663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