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可以发吧,学校征文,近期实在忙,日更好难啊。
有没有那么一个瞬间你感到疲乏,满目琳琅,却找不着落点,大脑被塞入了大量的信息,满了,心却是空的。
我关了灯,想要快点逃离,那头的灯却亮了。灯下那张熟悉的面孔不是撒贝宁吗?“1900年,敦煌莫高窟,随着一声惊雷巨响,沉寂数年的经书再一次破壁而出,重回世间。”
尚书,素有“政书之祖,史书之源”的盛名,相传为孔子编撰。
“为何而作?”
“知先贤治政之本,朝代兴废之由,个人修身之要。”
尚书,流年不利,命途多舛。幸有多位先贤舍命护书,才不至毁于战火,湮于黄沙,才得以为今人一揽芳华。伏生,便是其中一人。
灯光骤亮,打在一位素衣白发的老人身上,真真“鹤发银丝映日月”,满腔的丹心热血至死不休。
忆起灾年:逃难的车轮滚滚向前,家财散尽,妻儿舍命,才将战火挡在门外,将书藏于壁中。
环顾当下:幸大王知书之好,遣晁错听学,书之大义大可流传于世,虽年逾九旬,必不当辞也。
于是,正襟危坐。
一讲,讲大禹。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茫茫禹迹,化定九州,疏通河道,造福后世。
二讲,讲周武王。伐商之举,逆天意,顺民意,牧野之誓,响彻四方。
晚辈跪受经典。字字珠玑,跨越千年光阴,轻扣我额头,铛的一声弹起回响。脑袋瞬间空了,心却仿佛找着了落点,踏实了起来。
孔圣人呕心沥血编撰的书,自诞生之日起,便使命不凡。必放入混沌世间的熔炉里洗练,炉中有战火纷飞,流离失所;有壁中洞黑,虫蛀啃噬。而书,经千年颠沛,万人辗转,虽肢解,犹魂集;虽不复旧颜,而风骨静现。果然,剩下的才是中华文明的精华。
伏生,孔安国,梅赜护书更成书。今日乃知,书著成之时,功成一半;书中之义流传至今,大功才算初成。
典籍里的中国?悟矣,不仅指经千年颠沛而魂魄不散的典籍;更指历万种劫厄而总能重生的中国!
回神,那头的灯已熄了许久了。原来,双眼被蒙住了,看不见应该看见的。头空了,心却满了。闭上双眼,我想:尚书啊,今夜,你要淌过千年的日月流入我的梦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