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是一种传统食品,年糕与“年高”谐音,寓意年年高,即学习、生活或职位一年比一年高。早期过年时,民间用年糕祭神及供奉祖先,其后渐渐成为一种春节食品。现如今,每年正月十五小年时,年糕食品最为流行。
年糕食材主要是黍米,黍在五谷中,占有重要地位。黍米,又名大黄米、黏米,由黍子加工而成。黍子与谷子一样,有壳,耐储存。碾去外壳,即为黍米。现在一般是碾成米后,再磨成面,即成黏面,俗写成粘面。用粘面和面,捏成窝窝,上笼屉蒸二十分钟,出锅后趁热揣入小麦面粉,然后室内放置两天,再揪成小面团,擀成小饼一一也可包入枣泥或豆沙,放入电饼铛煎一煎,待到成金黄色,即可出锅食用。纯正黍米面年糕软糯中带着甘甜,清香味扑鼻,尝一尝就口齿留香,回味无穷。
黍米,在古代是五谷中待客佳品,唐代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有:“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杜甫《赠卫八处士》中有:“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黄粱就是黍米。提起黄粱,不得不说唐代沈既济的小说(历史上称为传奇)《枕中记》,卢生在邯郸客店遇道士吕翁,自叹穷困。吕翁取青瓷枕让卢生睡觉,这时店家已在蒸黄米。卢生在梦中享尽荣华富贵,一觉醒来,店家的黄米还没熟,于是“黄粱一梦”就成了“成语之都”邯郸1584条中的一条,黄粱梦也成了邯郸一旅游景区。好多人将“黄粱”解释为“小米”,将故事中“蒸”说成“煮”,其实是以讹传讹,未见原文。
要吃年糕,市场上最易购买的是粘面,买回后自己加工,想吃就蒸,方便得很。于是不良商家就动起了歪主意,他们抓住人们贪图便宜的心理,用江米面或粘玉米面加色素来替代,这种粘面蒸时没有香味,吃时没有黍米面的香甜,只有粘这一点,想吃甜味就只好加糖,劣币驱逐良币,也就大行其道。都说小时候的味道没有了,能有才怪。一加工厂批发了大量黍子,加工后本想趁年节赚个辛苦钱,小年过完了,粘面也没销完,赔了夫人又折兵,也让他尝了尝商场如战场的滋味,好不让人唏嘘感叹。
又到过年时,商场超市里粘面卖得可火了,真假如何?“假作真时真亦假”。听说一人购得纯正粘面,上锅蒸好就尝了尝,有一丝苦味,就大呼上当,殊不知这才是黍子米面的特点,掺上白面放置几天后,甜味才转化出来,除非蒸后放糖,蒸时加枣,蒸后立马就吃。制作流程也是有学问的,要不干什么都有传承,其中精髓才是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