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流浪地球》上人工智能MOSS所言,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是一种奢求。我们经常被未被注意到的刺激微妙的影响着:喝红酒时不由自主的晃一晃杯子,因为记忆中好似某个电影的女主角这样做过;执着的喜欢着某个小众的音乐,因为曾在某个小酒吧听过一个外国帅哥轻吟过;吃饭的时候用左手拿筷子只因为听人说左撇子都很聪明。大多数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这些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只是下意识的就做出来了,有时候我们甚至都没有意识到我们的特定行为。
世界每天都在向我们输入各种各样的信息,它们充斥在我们周围,不可否认,我们受他们的影响。某些观点强烈的信息甚至会影响我们对世界的解释和认知,即使出现相反观点的确凿证据,我们也难以改变自己的想法,这也被称为“先入之见”。如果我们是善于思考的人,一旦我们对这种先入之见产生理论依据,就很难发生改变。这个时候我们就成了这种思维方式的囚徒,尝试从反方向解释这个观点才有可能改变我们这种“信念固着”。
我们的日常生活其实很复杂,从早上醒来睁开眼睛,我们就被各种决定包围:是否赖床、穿哪件衣服、挤多少牙膏、吃什么早餐,可以说只要我们在运动,我们就在做决定。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大多数的决定都是无意识状态下完成的(自动化加工),我们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这种行为方式有利于我们把自己最好的精力放在最迫切解决、最重要的事情上(受控制加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某领域研究多年的专家可以凭直觉快速获得问题的答案,我们为他们奉献自己的膝盖是值得的。
专家可以凭借内化的知识去判断问题,而我们普通人大多通过“鲜活性案例”来对问题进行归类和判断,因为分析和推论的过程是缓慢的,普通人不愿意花那么多时间、精力思考,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脑海中已有的案例归纳出一条公理并帮助自己做出判断,这在心理学中被成为“启发式判断”。
现实中很多人没有专家的深厚功力,却仍然极度自信,甚至是膨胀,这种现象称之为“过度自信”。例如部分在小城市生活的人会鄙视在大城市生活的朋友,觉得他们是房奴、车奴、孩奴,不如自己在家乡活得自在。这种情况其实是通过对自身缺陷的忽视来支撑自信心的,尤其是自己的朋友确实是房奴、车奴、孩奴的时候。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验证性偏差”,即与寻找证据证伪自己的信念相比,人们更愿意证实它们。一厢情愿的自信心爆棚确实能让自己的心情更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