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养志气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演义》第37回中,诸葛草庐中门联为:澹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人总是被各种各样的欲望纠缠。


人的心,也容易成为欲望的俘虏。


所谓,心是平原走马,易放难收。还有个成语叫做心猿意马。


猿和马,都是活动迅速,难于控制的动物,古人将他们对比我们的心,可谓寓意深远。


《老子 · 第十二章》说: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人要真正立志做一件事,就要淡泊,恬淡,不能放纵自己的欲望,不该在追求感官的享乐中消磨志气。


淡泊宁静不仅是我们明志、立志的不二法门,也是一种人生境界。


老子说,清净为天下正。


俗话说,就是平平淡淡才是真。


一个人只有在淡泊、清净的状态下,才能内心超脱尘事的豁达。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


淡泊者须有云水气度松柏精神,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繁华所诱,从从容容,宠辱不惊,淡泊宁静是修身明志的最佳心灵境界。


也只有在淡泊宁静的境界里,我们才真正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就如陶渊明,归园田居,悠然度日。


这种人生境界就如同陶渊明在《饮酒》诗中描绘的那样: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不妨守一颗淡泊的心,不必因计较得失而设计最美的行程。


这样,即使将来归于尘土,也坦然自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