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自己幸福的时候很容易忘记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
治愈系儿童文学,从翻拍的电影数量中能感受到作品的魅力,秀兰·邓波儿的版本是最经典的存在,毕竟女主角的威力过于强大。不过此版本后期的内容和原著差别较大,还原度上和画面质感上更推荐阿兰·葛斯彭纳导演的版本。书和电影结合后,觉得《海蒂》是非常成功的旅游宣传册,将阿尔卑斯山的美丽通过孩子的视野展现给读者,从目前网上的视频和照片看,能理解为什么细腻而精妙的美好可以治愈人心,大自然在人间造成不同程度的强弱。
虽然很想去阿尔卑斯山,但是生活所迫,连欧洲都没去过,那只能吃个阿尔卑斯糖和奶酪片意思意思。
人物设计上,全书没有任何一个直观的坏人,即使是将海蒂带到克拉拉家的蒂提姨妈,也认真将海蒂养到5岁,从海蒂的性格中能看出,姨妈并没有虐待她,并且将她培养的乐观开朗。一脸严肃的罗腾梅尔小姐,看上去一直看不上海蒂,但从职业的角度看,能理解不过是认真履行自己做过管家的职责。彼得将克拉拉的轮椅丢到山下,直接促成了克拉拉重新站立,属于坏心办好事。
人物组合上,出现了热销书中最常见的。
一是活泼可爱的少女和脾气古怪的老人。《岛上书店》《绿山墙的安妮》等作品的核心都非常相似。此类作品中老人出场时的人设往往是孤僻、怪异的老顽固,但是在相处的过程中,日渐被少女温暖,展现出自己温柔的一面。谣言猛于虎,本是善良的老人,在周围人的偏见中,成为当地非常危险的存在。当热情的少女融化了冰冷的老人,一切变得有趣起来了。
二是被保护的很好的富家千金和不懂什么规矩的乡下姑娘。海蒂在克拉拉面前会出现一种“有个人她和别人不一样”的感受,不管是吃饭时的动作,还是第一次面对课本时的憨直,让自小见惯了上流社会板正的克拉拉感受到无比的惊奇。为什么富家少爷和小姐会被不同圈子的人吸引,大概是能带自己看不一样的风景。难怪说何猷君一辈子都会对奚梦瑶感到好奇,从综艺节目上看,奚梦瑶的生活经历可以让何猷君挖掘一辈子。反转来看,当下影视作品中霸总遇到灰姑娘的桥段,对比海蒂和克拉拉之间的情感,显然弱爆了。
另及,一直使用轮椅的克拉拉在大山中感受到无比的快乐,不但人变得健康,尤其是借着轮椅被彼得弄坏的窘境下,学会了走路。结合现实,在科技发展的当下,各类当孩子被保护的太好,反而不利于其成长,本应该探索世界,接受世界拷打的年纪却对外界一无所知。同时说明了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合理的治疗方式比单纯的修养更有助于病人的恢复,此处很像用经验来养孩子的老一辈,虽然有其因为时间积累下下来的可参考性,但是必须合理筛选可用部分,时代不同了,行之有效的做法也大不相同。
结合所有人的转变契机,让故事变得温暖的主要的原因是心结都被海蒂打破,习惯了群居的人都在渴望得到他人平等的交流和真诚的认可,内心纯真的海蒂面对在外人看来凶暴的爷爷,表现出的自来熟,有一种社牛孙女和社恐爷爷的超绝反差感;无视上流社会严苛的规则,带克拉拉体验了另一种生活方式;无视彼得奶奶的贫穷和不便,时刻惦记要为她带去白面包,所谓爱就是下意识的惦念。当大家只是基于本能,无视边界的直接交流时,才会理解海蒂身上所蕴含的弥漫的土地气息。救赎之路往往径直通向内心深处,人生大概就是化繁为简,穿越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