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米油盐,生活总是不缺乏传奇,但更多的是平凡就是了。我们听着童话长大,然后开始经历现实。没有自己剧本的时候就用耳朵听故事,美满的也有,但破碎的好像也不少,例如婚姻,例如爱情。
不自觉地,我们在没有婚姻的时候总喜欢评论别人的婚姻,在没有爱情的时候总习惯观望别人的爱情。或带着祝福或心存不满,总之我们成了别人故事里的一部分,路人甲也好炮灰乙也好,我们都因为精神有了寄托,于是成了最忠实的观众,时时刻刻关注着别人的结局,仿佛别人感情的好坏就直接意味着爱情的好坏,可要是从开始相信的东西就不如看起来那样美好怎么办?
顾城说过一句话,人在最坚信不疑的时候,往往最容易遭受欺骗。我在生活里对这句话莫名的有了很多验证,而人在受欺骗后的那段时间里又往往过于感性,自怜情绪泛滥,因此又容易犯糊涂,连怪罪的对象都可能混淆。
“某某某和某某结婚了,听说他们初中就在一起了,太难得了,这才叫爱情呀。”
“什么?不会吧,他俩多配呀,好成那样居然也会分手。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如此种种,不胜枚举。谁和谁是如何如何相配,谁和谁又多么多么遗憾,你相不相信爱情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斤斤计较,感慨万千,而故事里的人说不定早已重新启程,换了模样。为什么要用相信错的感情来惩罚我们曾经寄寓了那么多情绪的爱情?
为什么要用我们自己的看走眼的小情绪来敲定无辜的事物,给它扣上那么个有罪的帽子。
有些事情,无论在外人看来是多么的莫名其妙,而当事人一步步走过来却又是如此的理所当然。爱情两个字本来就是仁者见仁的,毫无疑问,相信几乎对所有人来说它都是美好圣洁和相当重要的存在。那么,你的爱情,就这么在别人的故事里被随随便便怀疑吗?爱情依旧是爱情。而那些让我们惋惜,不解甚至怀疑的其实都不叫爱情呀。
很大意义上来说,那些破裂了的感情,那些失败了的婚姻只是证明了它不叫爱情而已呀。该被怀疑的仅仅是那些不够深厚的情感,无关爱情。你可以讨伐人的背叛或者分析当初的感情是不是如外人想的那样完美,但千万不要轻易怀疑爱情。爱情永恒,永恒的只是爱情本身而已。而大多时候经不起怀疑的是某一个人或某段感情而已。
正确的认识不该是因为某段破裂的感情让你不再相信爱情,而是破裂的感情本身就不能称做爱情。例如成绩糟糕不该怀疑学习一样,事实是那时你的状态,根本不能称为学习。
很多时候我们忘记了坚持信念性的东西,然后你开始怀疑,失去憧憬。
我们都曾是青春里的傻子呀,后来有人给我们说童话之所以美好的原因是它演的都是现实中不可能的事,现实里没有的,追求不到的才是美好的。我并不完全赞同。认识这个世界,然后爱它。看过那么多从轰轰烈烈到柴米油盐的感情,我也曾诋毁不屑,充当过青春里的坏人,忽而发现现实让我们学会认识,而童话则让我们学会爱。
我拒绝那种对成长一边倒的看法,他们宣称成长就是我们变得世故,变得狡猾,变得隐藏。总之几乎都是不美好的说法,在大多数时候一句义愤填膺的你变了好像也格外又杀伤力,让听着忍不住暗自反思,内疚,甚至惶恐,而我也曾经因为这样的价值观被别人“伤害”过。天知道一句“你变了”能产生什么莫名的效果。
在自己慢慢成长之后,发现成长其实真的是一件足够让人愉快的是,不是我们不再或不敢犯傻,也不是我们不再单纯幼稚,而是同样简简单单,认认真真的选择另一种处事的方式。我们不是被成熟束缚,而是发现了它的迷人之处。而每个阶段的好处或者美好,只有亲自处于其中再能慢慢发现。例如几乎所有不化妆的高中女孩都对化妆这件事不屑一顾,甚至心存抵抗,不用思考过多或者所谓的换位思考,就是排斥。慢慢地,这些女孩的口红也越来越红,化妆的也好不化妆的也罢,不管男人怎么看,女人确实是带着或多或少的欣赏,自己喜欢而已。
不化妆的女孩抵抗化妆,而化妆的女人依旧容纳喜爱不化妆的女孩。这其中认识的区别是所谓的阅历占据了主导,也可以说是思维习惯和认知局限惹的祸。习惯导致不自觉的错误,我们之所以说习惯可怕,大抵如此吧。
大环境里既定的思维标准以及评判方式,习惯的下意识认识,并在这些认识里信以为真,比什么都来得认真。
于是我们跟着说“你变了”。于是我们一起说“再也不相信爱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