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的作文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也吹乱了我的思绪。
对于年少轻狂、血气未定的我们,静,似乎遥矣远矣,而“动如脱兔”倒是我们的真实写照。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孔明在《诚子书》中如是写道。“宁静致远”,可见“静”与实现人生目标息息相关。我们合该体验一番“静”的高妙。
静以冶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耽于宁静,他的《山居秋暝》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美妙宁静的图画,提揭示出天籁蕴藏于大自然的静谧之中的生活哲理。那份静谧,陶冶情操。试想,皎洁柔和的月色,婆娑斑驳的松影,平滑湿漉的青石,清冽晶莹的流泉,置身其境,能不洗净尘世的喧嚣,滤去心田的杂质,净化灵魂的尘埃?难怪诗人要感叹“随意春芳歇,王孙不可留”了。
宁静之境,表现繁多。“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是种深厚的宁静,空旷而幽深;“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是一种战栗的宁静,神秘而惊悚;“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一种心灵的宁静,淡泊而恬美;“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是种忘却的宁静,沉醉而超然……我们诗意地栖居于这份宁静之中,倍感怡情悦性。
静以修身
如今繁弦急管、灯红酒绿的城市生活染上了从古巴比伦吹来的淫靡之风,逐渐将宁静的心灵诱向堕落的深渊。但是,任何一名有抱负、有理想的青年都不能将自己湮没于靡靡之音的诱惑之中。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不韦迁蜀,世传《吕览》……”身处逆境,命途多舛,远离尘世,修身养性,奋笔疾书,立言传世。这群先贤们将自己的才华发挥到了极致。我们也从中收获了一份启示:静而后成,静而后工,静而修身。
亲爱的朋友们,远离浮华与喧嚣,以书为友,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吧。
静以致知
“我曾长久静穆地凝视一株开花的李树,贪婪地品味着其中的真理。”普鲁斯物感叹道。这便是对“静以致知”的生动诠释。
牛顿安详地冥坐在苹果树下,那坠落的苹果猛然间的一砸,砸出了经典力学的新纪元;爱因斯坦离群索居,不修边幅,那份恬淡宁静使他收获了开天辟地有相对论;费恩曼沉默地凝视着雨后的霓虹,结果让我们向着微观世界走得更近……正是这份宁静,让人们潜心探索,获取真理,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轻风拂过,碧水微澜,仍不失其静谧。辍笔之际,思绪平复,心灵依旧不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