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的,一抹,今天,这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上午,陪格力董一行,逛,逛老西门。
下午,在茶馆,一个一直想要去的茶馆,与好友品茗,闲聊。
晚上,一群热爱诗歌的朋友,带我,去了诗的远方。
此刻,把音乐调到最轻,把咖啡沏到最浓,品,品的,不仅仅是咖啡。
老西门,面积不大,历史很长,故事挺多,有很多很多的“上海之最”,有很浓很浓的老上海的味道,被誉为“一个鲜活存在着的上海旧市井。”文庙,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梅溪小学,是上海市最老最早的一所小学。敬业中学,为现今上海最古老的中学。
说来惭愧,老是瞎忙,老是觉得就在身边不急,还真没有认真逛过老西门,格力董倒成了我的导游。上海是格力董的出生地,出国留学回来后,更加深了他寻根的热情。他说,很多弄堂都是以家族的姓氏命名的,比如第一站到的翁家弄、孔家弄、金家弄,等等。
这里,号称“微缩万国民居群”。我们溜溜达达漫行,穿过法租界的老弄堂、老马路,从衡山路到武康路,仿佛在穿越着时空隧道,特色独具的异国建筑风格,风情万种。有巴洛特风格、洛可可风格、西班牙风格、苏格兰风格、摩登风格……
西班牙风格建筑的特点是门口的搅绳柱,气派有腔调,造价便宜,当时的中产阶级选用比较多,安亭路也有。摩登风格建筑,上海应该算排在第二位,简洁,用线条来进行区分,圆窗比较多,玻璃是毛玻璃,而且是竹子的图案,不免让人遐想曾经的屋主或许是位颇有文化底蕴的书香门第之人。
路过康平路100弄,以及对面的95弄,老上海都知道这里居住的都是一些“你懂的”的人群。在一些不为人熟知的弄堂深处,静谧的感觉,散发出些许浪漫和性感,依稀还有暧昧的味道。门上,随意粘贴的画报。门口,坐着的染着黄发的年轻人,点缀其间,不觉突兀,反而散发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这里,弥漫着名人的气息。孔家弄35号,把徐志摩折腾得要死要活的陆小曼,就降生在这里。防火砖外墙的西马街40号,据说是汪精卫秘书的宅邸。黄炎培故居也在这里。再早的,就是徐光启故居啦,俗称“九间楼”,功德无量的《农政全书》就是在这里编写的,
这些弄堂的旧屋,虽然很多出租给了外地来沪人员居住,但是,老城厢深宅大院藏龙卧虎的余威挥之不去,雕梁画栋的精美,今人也无法复制。
意犹未尽,还去了一趟小北门,也叫拱辰门,城墙上以前有二十多个箭台,大镜阁是唯一留下的清朝牌坊,碑账上记录捐赠者的名字和金额,遗留下来的城墙上至今还有各个时期的墙砖,据格力董介绍有五种墙砖,很长的城砖是明代的,还有花生砖、状元及第砖,上海自古除出了十四个状元,仔细找了一下,就是没找到状元及第砖,但是发现了月老和财神,据说,这里的月老可是有求必应哦,有想法的朋友赶紧前来拜一拜吧。
很喜欢在一个城市中漫走,我想旅行的意义并不是指远行吧,谁说不可以在居住的城市每每来一场旅行呢!
穿行于上海老西门附近的几条小弄堂会发现虽然生活似乎并不一定如期盼的那么美好,但不影响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门口攀爬的蔷薇、精心种植的蔬菜、墙角的绿植、以及在不大的空间中搭建的鸟屋和阁楼墙壁上悬挂的洗手盆,都诉说着生活的不易和那份坚韧。
武康路熟悉的武康大厦,今天,换一个角度,发现了它的另外一种美。一座城市,特别是上海的美,真的是要用独特的视角来去发觉和体会的,有机会真的要再细细的品味这一段路程,再次感受樟树散发的清香、曲径通幽的小巷、院墙上栖息的黄猫、静谧胡同中清晰的鸟鸣。
如果是细雨绵绵之时,情景或许更具风情。如果是秋叶飘落亦或是雪花缓缓覆盖,每一个时刻,每一种美都会让人心动不已吧。有时候,我希望着,幻想着,跟最爱的那个人,要是晚一点儿遇到,该有多好。晚一点儿,让我在路上已经卸下了无用的骄傲,已经收敛好了浮躁的心气,在长久的锻造中,不那么害怕艰难、不那么容易被打败了,这样的我,才能给你,给你更好的、更温馨的陪伴。
雨夜,在家冲一杯咖啡,任那一丝甘苦在口腔内肆虐,盘算着有没有谁会喜欢刚设计好的这几款翡翠珠宝首饰,挣点钱,好再去换好喝的咖啡豆,
俗归俗,这就是生活!人生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在人生之旅的任何阶段,都能拥有一颗浪漫的心,年轻的心,珍惜真情的心,爱美的心。无论是妙曼年华,亦或美人迟暮;无论是穷山恶水,亦或花团锦簇。波澜不惊,宠辱不变,永远做最天真、最炙热的自己,永远做最珍惜真情、最欣赏人间之美的自己。
此刻,我品着咖啡,任那一丝丝甘苦在口腔内肆虐,任那渐渐清晰的思绪随音乐飞扬。
此后,要珍惜遇到的每一个人,不放过身边的每一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