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读书笔记(三)

十四行诗

我生命里有一缕阴深的苦恼颤动,

它不叹息,也不抱怨。

我梦里边雪一般的花片是我寂静的长日的祭祷。

但是大问题梗住我的小道。

我变得渺小而凄凉像是走过一座湖旁,

我不敢量一量湖水的波涛。

一种悲哀侵袭我,

这般愁惨好似暗淡的夏夜的苍茫时时闪露出一点星光;

于是我的双手向着爱试探,

因为我想祈求那样的声调,

我热烈的口边还不能找到……

(弗兰斯·卡卜斯)


      如果我们能比我们平素的知识所能达到的地方看得更远一点,稍微越过我们预感的前哨,那么也许我们将会以比担当我们的欢悦更大的信赖去担当我们的悲哀。因为它们(悲哀)都是那些时刻,正当一些新的,陌生的事物侵入我们生命;我们的情感蜷伏于怯懦的局促的状态里,一切都退却,形成一种寂静,于是这无人认识的“新”就立在中间,沉默无语。

       我相信几乎我们一切的悲哀都是紧张的瞬间,这时我们感到麻木,因为我们不再听到诧异的情感生存。因为我们要同这生疏的闯入者独自周旋;因为我们平素所信任的与习惯的都暂时离开了我们;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不能容我们立足的过程中。可是一旦这不期而至的新事物迈进我们的生命,走进我们的心房,在心的最深处化为无有,溶解在我们的血液中,悲哀也就因此过去了。我们再也经验不到当时的情形。这很容易使我们相信前此并没有什么发生;其实我们却是改变了,正如一所房子,走进一位新客,它改变了。我们不能说,是谁来了,我们望后也许不知道,可是有许多迹象告诉我们,在“未来”还没有发生之前,它就以这样的方式潜入我们的生命,以便在我们身内变化。所以我们在悲哀的时刻要安于寂寞,多注意,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当我们的“未来”潜入我们的生命的瞬间,好像是空虚而枯僵,但与那从外边来的、为我们发生的喧嚣而意外的时刻相比,是同生命接近得多。我们悲哀时越沉静,越忍耐,越坦白,这新的事物也越深、越清晰地走进我们的生命,我们也就更好地保护它,它也就更多地成为我们自己的命运;将来有一天它“发生”了(就是说:它从我们的生命里出来向着别人走进),我们将在最内心的地方感到我们同它亲切而接近。并且这是必要的。是必要的,——我们将渐渐地向那方面发展,——凡是迎面而来的事,是没有生疏的,都早已属于我们了。人们已经变换过这么多运转的定义,将来会渐渐认清,我们所谓的命运是从我们“人”里出来,并不是从外边向着我们“人”走进。只因为有许多人,当命运在他们身内生存时,他们不曾把它吸收,化为己有,所以他们也认不清,有什么从他们身内出现;甚至如此生疏,他们在只士志之际,以为命运一定是正在这时走进他们的生命,因为他们确信自己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类似的事物。正如对于太阳的运转曾经有过长期的蒙惑那样,现在人们对于未来的运转,也还在同样地自欺自蔽。其实“未来”站得很稳,亲爱的卡卜斯先生,但是我们动转在这无穷无尽的空间。我们怎么能不感觉困难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给青年诗人的信 莱内·马利亚·里尔克 第八封信 >> 危险而恶劣的是那些悲哀,我们把它们运送到人群中,以遮盖它们的...
    懒兔少女阅读 116评论 0 0
  • 弱者因为自身不够强大,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特别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变得失去独立判断的能力而坐立不安。没有人是一开...
    幻雨成海阅读 254评论 0 0
  • 【边伯贤】如果是地狱的话…我替你下吧 【金钟仁】偷走了我的心脏就想一走了之? 【朴灿烈】你的本事,可真不小啊…… ...
    灰猫儿阅读 412评论 0 0
  • 下午五点二十三分 入眠 下午七点一十九分 醒来 近几个月,几乎日日如此 温饱的饭食,催动这脑内神经 拉动眼皮,...
    嗖嘎浅浅阅读 21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