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到来之前,一位老师受邀做客一所学校去讲课,让我帮忙想一个主题,因为考虑到讲课的对象是学生,我就随手打了一行字过去,算是答复:为什么要读书?哪知老师以更快的速度丢一行字过来:为什么不读书?虽然只改了一个字,但是这种我都能感觉到老师强烈的诘问,深深地撞在我内心深处。
是啊?为什么不读书?
我一直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从小到大,一直在读书,是自己的一种莫名的喜欢。至于读什么书,我倒并不是很讲究,只要感兴趣的都去读,只是一味地喜欢读书,喜欢文字里面的情感和情节,喜欢文字里的入世和出世,有一句我记得很清楚:现在的你就是你曾经读过的书的样子。读书,即使进入农贸市场也让你有与众不同的气质。大概我就是有意无意去追求这种气质吧。
小时候上学,家里条件不好,订了一本儿童文学,每月书一来,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无法言语。还清晰地记得有次中午放学,躲在学校操场的角落里聚精会神地看着,忘了回家,被急匆匆寻来的父亲好一顿打,我忍着没有哭,直到父亲威胁我,停了我的儿童文学,不给再订,我才嚎啕大哭。不知道父亲是有意还是无意,但是我真切感受失去阅读的恐慌,失去读本将失去快乐的痛是彻肤的,是揪心的。那个时候,为什么不读书,答案显而易见:读书是件很快乐的事。
中国人读书大多数目的很简单:求学、升迁、考级、深造,目的很明确,这大概是现在很多人读书的样子,是一种被动地去读书。我也曾经历过这样的读书,这种读书我总是本能地在心底对抗,但为了职称又不得不读,每每死啃应试完毕后,总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我终于完成了。这个时候,为什么不读书?答案是无奈的,读书是件必须的事,是谋生的一种手段。是为了有时间更自由地去读自己喜欢的书。
社会进入了智能手机时代,走在大街上,满大街是塞耳机的青年;坐在公交上,纵然车子摇晃得厉害,也能勾着扶手,单手刷屏;在地铁站,一个人对着手机傻笑或者悲伤的表情比比皆是,那是在刷剧呢!受邀去讲课的老师也是每天做公交或者徒步上下班,也是塞耳机,可是老师是正在享受阅读,一天一点点,成就老师的满腹经纶,可以在三尺讲台面对众人侃侃而谈,谈古论今博得全场会心一笑或者雷鸣掌声。居住的小城开了一家自助式“悦读”体验馆,体验馆门脸精致有型,就在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长途车站对面,虽然离发车的时间尚早,却难觅前来阅读人的踪影,清一色低头看手机。那感觉如同落寞的秀才伫立在这繁华的街头,清高却孤独。为什么不读书?因为大多数人已经失去原来的自觉读书的能力。
很不幸,我也深陷这样的泥潭。尤其是微信开发以来,每天,无时不刻,会有很多朋友在微信圈里分享深度好文,点开看了一点,觉得不错,点收藏,然后长摁二维码加关注,到最后关注越来越多,收藏的内容翻了一屏又一屏,但是真正静下来用心去读完一篇文章却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心情烦躁得很,这时才发现:读完一篇文章是件很费劲的事,掉进如渊的好文中,却无从下手,越分享心里越荒芜,一本书的时代未必孤独,夹在书海中也未必充实。懂得舍才会有得,专注才能收获。 当一切稳定下来之后,我总是有意识地去找少年时读书的感觉,在满屏的订阅号当中我舍弃很多,到最后只留下“十点读书”这个系列栏目,深夜十点,忙完一天的家务,一盏橘灯,浅盏清茶,听着十点读书的朗读,夜充盈起来,音乐如流水潺潺缓慢浸润心田,心很柔软,很踏实,很愉悦,真的有丝丝甜甜的感觉。为什么不读书?现代科技带给我们的掌上阅读对于现在快节奏的生活,确实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一种有视听的阅读让我心生欢喜。
为什么不读书?阅读的意义在于:睡梦安稳,内心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