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ily
设计:Paulodybala
抑郁最大的危害在于,对抑郁者来说,它能不知不觉上为剥夺生中上们她种选择的能那笑是;
对旁观者来说,它能会发家路真对也要会发息上为把这种剥夺包装为不就这格对大都同的疯狂。
很多人都会问我说:“老师,我最近因为工作的原因,压力大,睡不好觉,总是哭,情绪波动较大,想问一下是不是得了抑郁症了。”
在面对失恋、工作变故、父母离异……生活中的诸多应激与压力事件,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或多或少地发生着,这些或多或少影响着我们的情绪,也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
但抑郁情绪并不等同于抑郁症,但它对一个人的影响,也绝不只是心情不好这么简单。
今天就跟大家来讲一讲关于抑郁情绪和抑郁症的区别。
其实就像王源这首《世界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一样,“面对其实只有一个人,一个人在夜里哭着,哭到头痛直到睡着,没有人能真正理解你呀。”
每个人体验到抑郁情绪的方式都不一样,有些人体验得迅猛而激烈,有些人则会以更持久、更缓慢的方式感受着抑郁。
他们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处在抑郁情绪中,因为这种状态已经持续很久,让人习惯了它的存在——他们已经忘记了欢欣愉悦的一天是什么感受。
所以不难理解的是很多人会把抑郁情绪和抑郁症弄混,其实判断一个人是否忧郁症的话,有三条重要标准的。
01
抑郁症的低落情绪是显著而持久的,一般是超过2周以上,患者的心情会出现压抑苦闷。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情绪上的潮起潮落。
但是我们总能进行自我调整,在不知不觉中恢复我们的情绪和处理好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而如果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状况一直持续,无论如何也无法恢复到原有的健康状态,就可能患上了抑郁症。
02
抑郁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反复发作。
一般来说,当你在生活中遭遇不幸时,时间是最好的创伤弥合剂,在深重的痛苦也会逐渐淡化。
但是,抑郁症患者相反,它不但不会随时间流失而自然好转,即使治愈后,也还会反反复复,一不小心就会复发。
03
抑郁症患者,ta的抑郁情绪与其处境不相称,也就是说,生活中并没有值得他悲伤的事情,他仍然情绪低落。
这是一种放大了的“低落”,患者情绪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
如下图所示,抑郁症患者还经常会有自杀的意愿,但对于抑郁情绪的人来说不太会有自杀的意愿。
对于一些人来说,这些暂时的抑郁情绪会随着一顿火锅、一次旅游,就离开了他们的生活。
但对于另一些人,这些日复一日消极的情绪没有得到纾解,在心中越积越多,持续恶化,最后变成严重的抑郁症。
那么有哪些人会容易产生抑郁呢?
①
敏感强烈的人,拥有比较敏感特点的人,常常过度思索别人“话里话外”的意思,将一句客观的表达进行消极的解读。
这类人情绪的起伏更为频繁和剧烈,也更难应对自己的消极情绪。
他们时常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反复回忆一些让他们不快的细节,因此成为了易患抑郁症的高危人群。
另外,还有一些对于外界环境敏感的人,他们会在阴雨天、低气压的天气、甚至太久没有看到阳光的天气里,比正常人更容易感到抑郁。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季节性抑郁症”。
②
完美主义者,他们常常觉得一定要把事情做到最好,否则就显得自己一无是处;
他们希望一切事情都井井有条,按照自己预期的方向发展,否则可能会感到烦躁和沮丧。
一旦当他们发现自己所做的没有达到预期,就会对自己产生难以忍受的失望情绪,甚至对未来也失去信心。
③
总是自责者,在面对生活一些负面事件时,总是会考虑是不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总是在自责自己的过错,把没有必要的过错会拦在自己身上,这样别人的负面情绪也会引到自己身上。
他们也会常常自责是不是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导致周围的人远离自己,但他们没有办法去改变,也不知道如何去改变。
这三个只是常见的类型,当然还会有其他的情况,大家也可以在网上自查。
产生抑郁会有那些原因:
①小时候差劲的依恋关系会影响人们发展内在与人际应对技能,易感抑郁。
例如:早期丧失父母会导致依恋关系的全面破坏,对将来发生抑郁是一个危险因素。
有研究发现:学生若承受高学业压力,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为10.5%,疏远的亲子关系带来的风险则高达23.7%,由此可见,疏远的亲子关系是会对形成抑郁带来很大的影响。
②社会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快,城镇化水平越来越高,人口密度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大城市生活,生活的快节奏,再加上环境污染,这些因素都导致人们生活的成本再不断增加,所承受的经济压力也不断增大。
而且工作竞争方面也日渐剧烈,容易让人产生不安全感。还有就是最近一段时间由于疫情的原因很多人都失去的工作,这些直接或间接的压力,以及不安全感会导致人出现心理失调或精神紊乱的情况,就会自然而然的有抑郁症的表现。
③父母的过度控制: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过度控制可能给我们的孩子带来比较消极的状态。
当父母企图通过侵扰孩子内心来控制他们,孩子就会处于躲避亲子紧张关系的状态,这样会损耗青少年独立自主的基本心理需要满足。
④家庭中的应激事件:这个应该指的是父母的离异、父母一方的去世、家庭暴力,被抛弃或者早期创伤等等重大事件。
在家中发生这些应急事件时,我们的不仅要考虑我们大人的情绪,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考虑孩子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如果不加以重视的话也会很容易引起抑郁。
⑤父母的心理健康:如果父母有抑郁症的话,就会产生代际遗传。
意思就是抑郁也有遗传的风险,例如家庭不和谐或者家庭功能失调。
有些抑郁是内源性抑郁症,是由于脑内物质分泌不足平衡造成的。张国荣所得的就是我们所说的内源性抑郁症。
父母患心理疾病会导致青少年处于应激环境中,同时影响也会影响亲子关系。
他们长时间、持续性、无理由的情绪低落和意志减退,是大脑物理病变,不是靠一两句安慰就能够解决的。
⑥其他的原因: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包括药物滥用,吸烟,喝酒,身体欠佳(过瘦或过胖),学习压力,校园霸凌,这些也会引起抑郁的风险。
抑郁的症状是什么呢?参考精神障碍诊断手册DSM-5,列举了以下症状:
在2周内至少出现以下现象:
●大部分时间里都感到心境抑郁,例如:感到悲伤、空虚、想要流泪。
●兴趣/愉悦感降低:如总是抱怨身体没劲、疲乏。
●体重/食欲变化,就是体重突然增加,或者突然减少。
●失眠or睡眠过度:青少年容易伴随噩梦。
●常常抱怨头痛、头晕、胃痛、胸闷等,但经过医学检验查不出器质性问题:青少年由于心智尚不成熟,可能会借由躯体疼痛来表达心理上的痛苦。
●自我否定,经常感到自己毫无价值,或过度地、不恰当地感到内疚。
●思维迟钝,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集中。
●反复想到死亡/自杀念头/企图自杀或计划。
●回避正常的社交活动:如以前的朋友现在不怎么来往了,拒绝参加家人、朋友间的一些娱乐活动,总是喜欢一个人待在房间里。
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受抑郁情绪影响的人中,被确诊为抑郁症的可能只是一小部分。
抑郁情绪可以说是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经历的,学会应对抑郁状态、甚至是与抑郁好好相处,可以说是我们需要知道的一门必修之课。
如果感觉自己产生抑郁的状态,不管是抑郁情绪或者是抑郁症可以参考以下tips:
01
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要知道心理疾病并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它也不是一个原因造成的,是多个原因形成的。
当很多压抑的情绪我们无法释放时,这时需要借助药物治疗或临床心理治疗,如果你深陷抑郁的状态中,请一定要寻求药物治疗或是临床心理治疗。
在这里也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无论是抗抑郁药,还是心理治疗,或是二者结合,它们见效都需要一定时间。
放弃治疗、不遵医嘱或自行停药,都会对我们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抑郁的发展是“日积月累”的,想要抵抗它,我们也需要给自己多一点耐心。
02
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其实就是让自己运动起来,有研究发现:运动会释放过多的多巴胺,多巴胺是能让我们身心感到身心愉悦的,所以多做一些有氧运动会使我们的一颗烦躁的心得到缓解。
我们也可以给自己一些合理的饮食,做到营养均衡,补充高质量的蛋白质以及新鲜的水果蔬菜。
不要让孩子摄入过多的咖啡因,例如:咖啡,功能饮料,茶,这些饮品会对我们的情绪和精力会产生负面影响。
03
练习正念和冥想:
Knowyourself (2019)有介绍著名冥想引领者Shinzen Young所提倡的Feel-Image-Talk(感受、想象、对话)冥想方法,就可以帮助我们主动地锻炼自己排解负面情绪的能力,方法如下:
在你下一次感到沮丧、抑郁时,停下来,问一问自己:
Feel:我的身体有感受到不适吗?(例如:心跳加速、胃疼,等等)
Image:我的头脑中产生了什么影像吗?我“看”到了什么场景?里面有谁?
Talk:我内心的声音在对我说什么吗?它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事实真的如此吗?
通过这种方式与自己对话,可以关注自己的内心,也可以提升我们负面情绪的忍耐力,同时,还可以让我们有意识地将注意力导入回自己的身上。
重新与“自我”联结起来,深切地感受自己是谁、与他人的边界又在哪里。
很多人在做冥想或者正念会觉得过程是缓慢,而且是难熬的,会很难静下心来做,坚持的时间也比较短暂。
但是就像我们坚持做运动一样,刚开始是痛苦的,但最后的收获是值得的。
抑郁状态的改善,很多时候,最终是要来自于生活境况的改变,生命自然的成熟,本身也会让我们的世界观得以发展,我们会拥有越来越复杂的世界观,从而越来越少被这个世界的变故所惊扰。
有个很治愈的心理短片叫《I had a black dog》《我有一条黑狗,它的名字叫抑郁》里说到我不会说感谢这条黑狗,但它却是个神奇的老师,它迫使我重新认识生活,让它变得更简单。
我认识到与其逃避我的问题,不如拥抱它们。黑狗将永远 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但它再不会是以前那只野兽了,我们达成了理解。
通过学习知识,耐心,克制和幽默,最凶狠的黑狗也可以被制伏。假如你身处困境,一定不要害怕求助,这样做一点都不丢人,只有错过生活才是遗憾。
end
Reference:
Knowyourself (2018). 《小欢喜》结局了,跳过桥的英子,未来会怎样呢?| 每10个人中就有1个抑郁。Rereieved 21 April 2020, form: https://mp.weixin.qq.com/s/cR3kTe9iDYn6Awxu8ALR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