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感悟三下乡,青春筑梦行#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作为一位农学的学生,如果只是学习一下书本上的知识,是无法理解农业这项传统而历史悠久的产业的。我觉得作为一名农学人,我们打交道的应当是广袤的自然,是肥沃的农田,是养活我们的作物。有很多时候,农民伯伯的经验也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好去处。所以借着这次暑假社会实践的机会,我们希望去农村实际看一下,我们的农业到底是什么样的形式。
我们实践的地方是挑在了安徽省宣城市。这里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回来的时候却每次都是在过年时期。那时候天寒地冻,田野也只是光秃秃的一片,到处死气沉沉,仿佛整个农村都是那土地阴沉的颜色。但是这次回来,我们却能够看到的是漫山遍野,绵延不绝的绿色。毫无疑问,这让我们的队员都无比兴奋。很多时候我们只是能在课件中,在图片中,看到农田的景象。这次的实践之旅,是最近距离接触农田的时候了。
农村风貌,一览无余
这里是我们某位同学的老家,所以我们也跟随着他一起来到这个乡村。这里确实是乡村,看起来都是很普通的民居,土气的打扮。乡村的风土人情,以及他们的热情好客还是可以明显感觉到的。但是,这里也不是我们想象中几十年前的农村了。虽然每家每户还是有井,但是自来水也是通上了的。甚至有很多家庭,通上了WiFi,开起了小汽车。现代化的家电也是出现在某些人家之中。不得不说,农村也并不是想象中的落后,而是保存着传统农业文明的习惯,又兼具现代生活发展的一个有趣的地方。
深入田地,调查数据
我们跟随着一位队员的外公,一起走进了田地里。这里是南方,所以水稻当然是最主要的作物。我们边走边听着外公的讲解。对于田地的情况,他是最了解不过的了。一辈子都在这上面,外公对这片土地,仿佛对自己的孩子一样了解。他详细地告诉了我们这片田里种植的作物,以及土地中农药与化肥的使用量,做了认真地记录。这片土地并不算肥沃,但也养活了我们整个村子。这里与隔壁的村子比起来,算是施肥量较多的地方了。同时大部分种的也是杂交稻。杂交稻产量很高但是口感要差一些。我们还看到了大片的烟叶地,这是被承包出去的。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以及土地承包的出现,使得农民的数量在减少。但这里基本上还是人为的耕作。并没有机械化的生产。
探访农委,仔细咨询
第二天,我们又拜访了宣城市的农业委员会。在这里,我们在一位村主任的带领下,向他们详细地咨询了宣城市的农业情况。当然,他们虽不像那位外公一样能知道具体的细节。但他们是这个大城市农业的规划者,农业也不仅仅是种地,他是一个庞大的产业。包括了畜牧业,渔业等等的一系列。如何将生产力转换成产品从而发家致富,是他们的工作。与他们的对话让我感觉到农业实在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有太多的事情值得考虑。
实践之旅,催我前进
在学校里学习的那些知识,如何真正地运用到这些实际的生活中,如何帮助我们,指导我们去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是我们这次宣城之行中,给我们最深的启示。实践是我们学习的另一种途径,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农学院的学生。土地才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勤勉,朴实才是我们农学人需要学习的品质。
作者:贺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