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得怨一一


常听到人说忙的,也总能看到为生活奔波的人,尤其压力山大的年轻人。不禁戚戚然。忙的人可能会生怨,闲的人呢?比如退了休的我,有时会闲得发慌,慌在你不知如何去填充它。

那就读书呗。近来恶补读周作人的作品,读得一句:常常坐首席,渐渐入祠堂。那时他大约50岁的年纪,自觉得人生渐渐入了老境,不由得生些叹息,也属人之常情。

有什么办法呢,生老病死,虽关乎于人,又不是人所能左右

如今,我已超过他那时的年龄,照例要比他更生些胡思乱想,生些不良情绪。既然榻前放着他的书,读书得怨,也便是怨他了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长歌行,汉乐府的句子。首句读来虽有几分"青青"之悦,却次句"朝露"又不免让人落寞不宁。于是乎,读书得怨。


一则段子:南极的企鹅遍地都是,也不知道它们的正业是什么,总之看上去闲的没事干。

就有记者大约也闲的无趣,才去挨个的采访企鹅:一天都干了些啥?

答:吃饭,睡觉,打豆豆。

又问一下位:一天都干了些啥?

答:吃饭,睡觉,打豆豆。

如此问下去,居然不厌其烦。问到最后矮一点的小企鹅:一天都干些啥呢?

答:吃饭,睡觉。

记者就兴奋了:你怎么不"打豆豆"呢?

答:"特"妈,我就是那豆豆。

当然也是书上读来的段子。第一次读到时,哑然失笑。隔年又遇见,再读,只剩一副苦笑了。于是乎,读书得怨。

人之生死,原罪一般,本没有必要和之过招的。却书里的生死,总都是三六九等之不同,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就是讲究了。他会说:你得奋斗呀!

然后呢?身后站着个笑而不语的命运。

就仿佛,每一份生死都是一份哲学命题,无论是否一个哲学家,也无论是鲁迅的痨病,或者阿Q画的圆圈圈。


"我因寂寞,在文学上寻求慰安。"(周作人)

以及,人生识字糊涂始。原本,读书得间,这回却是盲从了,得周家兄弟的同感。镀金的句子,周家两兄弟,算是把读书人彻底给绕进去了。

仔细琢磨,至老,无欲无求而读闲书,确乎是为着打发寂寞而为之。不然,人生暮年,手无个拿捏把玩,如何余年里得安宁,得须臾之安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