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一漂亮,就能让你原谅她许多事。
每每和小伙伴说最近在看《乌克兰拖拉机简史》,小伙伴们的第一反应是:恩?拖拉机?一股技校教材的既视感,私以为可以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士兵如何修理留声机》并列为技校四大教材。
柳微卡绝对是一个老司机,车一开起来五连发卡弯也拦不住。停车!这不是通往双叶幼稚园的车,我要下车,可是不得不承认这些肆无忌惮的飞驰在故事中显得尤为刺目。为了对应尼古拉拖拉机工程师的身份,不乏通过拖拉机运行的机械原理来侧面描写活塞运动。饮食男女,人之大欲,难怪孟子在两千多年前便说:知好色而慕少艾。
前面疯狂开车也就算了,到了后期,杜波夫的出现,一下子让整个故事激情四射,尤其是柳微卡写下一句:事实上,他可以成为完美的妻子。杜波夫其实才是女主角对不对!异性只是为了繁衍后代,同性之间才是真爱系列?当尼古拉、杜波夫、迈克、派克四个人一起鼓捣起汽车直接无视了娜杰日达的瞬间,前面架构的尼古拉老色狼的形象被推倒了,果然对于工科男来说研究技术比和女孩子玩有趣多了。P.S.杜波夫不但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妻子,还是不错的舔狗。妻子嫁人抛弃自己了怎么办?当然选择原谅她了!
整书分三条线路:主线是尼古拉和瓦伦蒂娜之间跨越半个世纪年龄差的异国婚姻撕逼路。老夫少妻的设定并不少见,讽刺的是这对夫妻,尼古拉贪恋瓦伦蒂娜的美色,迸发出无限的欲望,这里的欲望除却男女之间的欲望更多的还有一个孤独的空巢老人渴望人陪伴的内心。——周杰伦在《外婆》一歌中唱到:外婆她的期待 慢慢变成无奈 大人们始终不明白 她要的是陪伴 而不是六百块 比你给的还简单。亦是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一种社会现象。——瓦伦蒂娜也是单纯的需要钱来提高物质生活,逃离乌克兰。于是当尼古拉经济基础只是一般水准、瓦伦蒂娜粗犷彪悍的现实暴露后,两个人之间、两个家族之间只存在了无数的矛盾和衍生的无数撕逼大战。
一开始看尼古拉执意要同瓦伦蒂娜成婚,完全无视瓦伦蒂娜可能婚姻移民的目的时,一度以为尼古拉的真正目的便是为了让瓦伦蒂娜和斯坦尼斯拉夫能够成功到英国生活,摆脱在乌克兰的悲惨生活,但是后来我发现把这个世界想象的太美好了,尼古拉果然附和所有男人专情的特质。呵,男人都是大猪蹄子,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专情的爱着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子。
尼古拉的副本:在书中通过创作的方式,简述了拖拉机的发展史,《乌克兰拖拉机简史》是尼古拉在书中的作品,这部分的内容单独存在的意义不大,更多的是为了从侧面配合第二副本;
第二副本:尼古拉家族的历史,这是故事中最厚重的部分,通过一个家族四代人的生活经历,展示了20世纪初期风云诡谲的东欧,乌克兰、波兰、俄国到后来的苏联在世纪初的变化和各种政治体系下人民的生活状况,薇拉和娜杰日达也是在两种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两姐妹,这两姐妹素日里对同一个事件不同的看法和处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两个时代背景下,一代人的选择。
以前提到乌克兰,首先想到的只有:核弹头舍甫琴科,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乌克兰美女和欧洲粮仓。现在发现欧洲粮仓竟是如此嘲讽的一个词,当年在那个种植了无数小麦的乌克兰却有着数以万计的百姓饿死,李绅那句: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说的可不就是乌克兰吗?推荐和《静静的顿河》一起来阅读,有相当一部分的内容是可以相互借鉴的。同时在这段残酷的历史背后折射出来20世纪中叶大量出现的移民潮,这个问题直到现在也依然存在。当一个地方的制度无法满足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时,人民是不是就会毅然决然的抛弃那个曾经生育他的土地,而去往其他地方。生活成了戕害身心的痼疾,那么除了意志消沉,失去生活的意义外,只剩下背对家乡和被越拉越长的影子。
需要刻画三条线索,这也导致每条线索在很大程度上都只能浅尝则止,无法像那些单一路线行进的小说一样深入剖析。
P.S.东欧地区的人,名字真的是各种长,各种多。看书看了一部分后实在记不清楚了,又从头开始看顺便誊写了名字和人物关系。
最近在看《独家记忆》,似乎名字可以改成《苏联飞机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