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到了公元前七世纪的凯尔地亚,见到了新亚述帝国的统治者辛那赫里布(Sennacherib)。
这是一位有着文治武功的王,足以在史书上大书特书。
在布满大理石的宫殿里,我们看到了司书者用硬笔在泥版上勾勒的文字,楔形文字不是我所擅长的,再加上密密麻麻的数字,更让我感到眼晕。
一群穿着鲜丽的僧侣也来到宫殿,其中不乏文学之士,曾为凯尔地亚文学添砖加瓦。可惜他们的名字已消散于历史,后世者欲探求其生平,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场会见不单单是招待我们异乡人人的,也是为了庆祝多达四次的巴比伦之战最终取得胜利。
经过一番繁文缛节之后,会见终于结束。我们饶有兴致地向僧众讨论文学、占星学,但我们对如何种植小麦,如何时弄花草,兴致不高。
从他们的口中,听说了不少宫闱秘史,言辞之露骨让随行的美女脸红不已。桑那考利蒲的妃嫔与某位大臣有染的传闻,荒诞不经,但经僧侣的描述,纤毫毕露,使我不敢轻易判断为假。
这些接受朝廷供养的僧侣虽不参政,但消息灵通。他们与文官武将极为熟络,互通音信。又常入宫和妃嫔讲经,有时听者入迷,竟至深夜。
夜深人静多情时,他们便将神言扔到一边,转而探究自己的内心,推心置腹,互换衷肠。
一个哀叹宫中之苦,一个感伤处子之身,秋意更浓,月色渐深,一个个宫闱秘史便由此脱胎,传诸民间,同时也丰富了建在尼尼微(Nineveh)的图书馆的馆藏,可谓功莫大焉。
我们到达时,辛那赫里布离着死期还有八年的时间,巴比伦城的灰烬还有余温,巴比伦美女还在赶往尼尼微的路途上。
我们曾借助“时空飞船”,在巴比伦焚毁时,躲过游荡在战场上的长枪兵,抵近巴比伦城观察。
在那里,我们见到了辛那赫里布的长子,那是一个身材魁梧且富有心计的男子,英朗的面容令满城的姑娘疯狂不已。但彼时他满脸倦容,衣服破败,显然刚被新亚述帝国的士兵从牢狱中解救出来。
我们中的两个美女,见到冲天大火,以及遍地尸骸,忍不住呕吐和痛哭。而我则将目光投向美轮美奂的空中花园,藏书颇巨的巴比伦图书馆,它们的身影在大火中依然伟岸,在落日余晖中,轰然倒塌。
这里已成人间炼狱,大火污染了空气,暴行污染了心灵。我们作为“时空旅客”,无力也不能改变这一切,只好忠实地记录下来,上传给“世界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