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次作业我写到,写作于我一个很大的好处,是将自己从奔逸不停的念头中解放出来。
而刚刚在进行完15分钟的冥想后,我发现冥想是更好的解决方式,对于焦虑浮躁心境的改善有奇效。
而我在此之后却又陷入了一些思维困境。
最初开始冥想。是因为它能改善焦躁心绪,给我一种净化身心的感觉。
而进一步去了解冥想,发现他更多的好处后,我又开始期待自己每日冥想并享受由此带来的好处。譬如更为集中的注意力,更好的原认知能力等等。
可惜我没有加入任何每日冥想打卡社群。没有“不完成就罚款”的损失厌恶心理辅助。焦虑浮躁的状况也并不总能达到高峰———一个人让我无法忍受当下以至于主动让自己冥想的高峰。
于是我又因为无法满足自己能每日冥想的期待而萌生了些许挫败的负面情绪。
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为什么往往又带来一个新的问题?
类似的情景,在在今天的傍晚,不止一次出现。
写作的初衷事实上是让自己舒服。喜欢将杂乱的思绪缓缓整理成可视的文字;喜欢此过程中不经意收获的思维上的秩序;喜欢终于成文后的如释重负,轻松和成就感一并涌来的快感。
而当我更深更广的了解到写作的好处,并开始尝试7日一产出的写作节奏并完成了好几次作业后。我开始不仅仅满足于用写作表达情绪。我开始期待自己可以输出观点,于是上一周我的作业有关热议话题996。
所以这一次我原本给自己选定的选题是有关斯里兰卡爆炸案。最新闻的思考。可是直到不得不落笔我才察觉:自己不曾认真关注此事,也丝毫不了解。于是提笔仿佛有千斤重。也由此引发了,无可奈何的挫败感和焦虑感。
是哪里出错了吧。
我痛定思痛,觉得大概是自己在这两件事上面,价值排序不够清晰吧,说直白一点就是贪心。
我该明白自己的日常任务很多,我其实并没有认真打算养成一个天天冥想的日常,并且写日记反思是我更愿意采取的替代方案。那么我就该心安理得的让冥想成为缓解自己情绪起伏的镇定剂,而不是强求自己多养成一个日日坚持的养生习惯。
我应该明白自己现阶段在007的目标,更像是养成写作习惯,寻找写作节奏。而不是苛求自己,完成特定形式的原创内容,尤其是自己不擅长的时事分析。毕竟从小到大我都新闻都不看。
很羡慕班长七步斯的日更节奏。超额完成任务,交作业也是不在话下。我第一反应是要学,要想班长看齐。可我清醒下来,就能想起来到自己是那种“需要别逼着自己做喜欢的事”的人。我还处于用每次的作业任务敦促自己写作的阶段。这一次写作的选题非常不合理,也暴露了自己的所以写作的一些不成熟的认识。
对自己来说有难度,但是努力跳一跳就能够着,这样的目标难度才符合“刻意练习”的定义。找到对自己来说,最最核心、最渴望、最重要的那一样,才有可能区分欲望和理想,尽可能规避不必要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