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训玉鉴》读书之道精要

11月27日  《曾国藩家训玉鉴》读书会,第4期读书之道

带读人:邓衡

助教:丁沁

共读家长18人

读书会举办了2个多小时,全程读完【读书之道】一章且每人都有平均发言两次,每次1-3分钟,可谓是收获满满,收获了30多个家长的感言与心得分享!


摘选部分家长观点与心得:

1.家长言传身教的读/看名著、和孩子一起读/看名著。

2.读书“专”与“精”结合,专必须建立在精的基础上。

3.给孩子读绘本,和孩子一起看绘本。自己先预习绘本,好的地方娓娓讲解给孩子听。

4.赞同孩子读书,要建立在孩子喜欢上,专与延展都可以。

5.反思,我们是否还要“一猫一狗式”教科书教学。

6.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学得多懂得多?还是为了学为人、培养人?最重要的是培养什么?

7.训诂启蒙、日诵习惯,从小沉浸读/诵的过程,享受其中。推荐家长也享受其中,与孩子一起喜欢、沉浸。

8.一位妈妈和孩子一起学习《声律启蒙》,一起讲解,自己也熏陶了,孩子喜欢上了吟诵,跟着吟诵社团学习也坚持了下来,即便只剩他一人了。

9.读书之“专”,对应诵、读、深、懂;读书之“识”,增见识,对应阅读、看、通读、博。

10.诵读与朗读,文本体裁选择不同。


11.读书最好与孩子一起探讨,边读边交流,答疑解惑。

12.一位家长从小在广播站做播音朗读,对自己成长帮助特别大,喜欢上了文学,从中得来了人生观、价值观,喜欢看名人传记。

13.有妈妈发现平时就工具书看得多一点,文、散、史、经几乎没看过。

14.读书之“恒”,不是死记硬背,硬塞进去。是耐心、久,享受读书的过程,持之以恒。读书之久融汇贯通,修身养性!不可有好名之心。

15.明修己治人之道,从容涵养,回到生活里去,日记、日修,自省、自立、迁善改过、修德。

16.中国文化提倡学经典、学圣贤、重孝道;犹太文化重提问、质疑,创造创新。

17.格校的学生日志,就是在培养孩子“日课”上,很好的方法方式。

18.好的教育在均衡,全人教育。读史多失道,意思是太在乎事实依据,忽略了天、人、道,会出大问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初读《曾国藩家书》,倍感亲切,像是在倾听父亲或兄长的谆谆教导,没有空洞的大道理,没有刻板的教训,只有实实在在的真情...
    筱筱秋来阅读 6,794评论 0 2
  • 我心中的读书之道 文/河南黄磊 世间万物皆有道,读书也如此。读书之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领悟...
    炫舞阳光阅读 3,602评论 0 2
  • 文/炫舞阳光 世间万物皆有道,读书也如此。 读书之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领悟的读书方法。能在...
    炫舞阳光阅读 1,209评论 2 6
  • 曾国藩说:看新书就该求快,不多读书就显得孤陋寡闻;温习旧书应该精熟,不背诵则容易忘记;要经常思考,否则就好比人哑不...
    怀念的猫咪阅读 4,966评论 2 4
  • 在著名作家龙应台在给儿子安德烈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
    阿凌_ee52阅读 2,63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