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对于金庸老先生的离世会如此感怀?在这个即将结束的戊戌年,似乎那些伴随我们一代人成长的名字,一个接一个的离去。似乎从霍金开始,那些书本中的,荧幕上的名字,仿佛被勾掉一般,一个个消失,直到这个十月,直到金庸的离去,微博和朋友圈的刷屏悼念,似乎触到了一辈人的情怀。也许是因为,作为成年人的童话的武侠世界,将随着金庸的离去,而终结一个时代吧。
自己不能去回避成长和老去,也无法回避少年时期的梦醒了。老去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成长,而梦醒不代表就能学会直面现实。
对这个世界最深沉的爱是什么?是能够看到一切的不美好,却依然爱着这个世界。这就是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吧。
金庸的武侠梦做的是成人的童话,仗剑江湖,快意恩仇,可以用个人的力量去扭转不公平与不正义。从刀光剑影之中,从纯粹的爱之中去释放自己在现实生活的压力,去感受自己也许一生都无法触及的桃源。
武侠,以真实存在的历史为背景,营造出的一个底层人民可以凭借天赋和努力,得到希望的乌托邦。虽然金庸的作品之中很多传统儒家的思想,门当户对,出身血统,此类的分析也不在少数,不过他也一直在颠覆自己。可以看出来的主线是他对侠之大者的探讨,从最正统的《书剑恩仇录》,到射雕三部曲的演变,再到《笑傲江湖》的反思,最后《鹿鼎记》的颠覆直接封笔。大人物到小人物的转变,为家国正义牺牲自我的到选择自我的解脱与逃离。金庸也许试图在故事中进行探讨,也许也伴随着自己对社会期待的不断升华,也给对无能为力改造的的世界给了人们一个逃避的可能。
以及爱情,金庸笔下的女子形象各异,栩栩如生,或高冷,或娇嗔,或精灵古怪,或温柔大气。从不千篇一律的完美,有自己的特点也存在着缺点,善良的容易被利用,温柔的常常被误会,为爱抗争而不顾一切的最后往往会牺牲自己。因为不完美,才更加真实,才能让读者让观众为其牵肠挂肚,寝食难安,慨然叹息。每个金庸迷心中都有一个最让他心动的姑娘,小龙女、黄蓉、双儿、程灵素都各具特色,甚至那中篇的李文秀,也曾经有一篇名为《娶妻当如李文秀》的评论文章甚为流传。包括六神磊磊,通过读金庸的作品,开了公众号,出了书,成为自媒体非常成功的一位典范,也将金庸作品中的一些细节,用更有趣的角度让大家去知晓理解。所以今天看到的文章,悼念的、追忆的,为金庸对夏梦的爱所感动的,也有为他对自己发妻的抛弃而不齿的。盖棺定论,其论又如何?对影响过我们这辈人少年时期记忆的金庸老先生,不论其是儒是佛,是否真君,对他的作品为我们所带来的爱与思考,先道一声谢谢吧。另外最让我会心一笑的怀念的文字,并不是“大闹一场,悄然离去”,而是少年意气激昂的我辈将勇敢的传续光辉的历史。这才是江湖,即使江湖已远,传说中的爱与勇气与梦想,将由我们继续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