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在孔子之前,是周朝的孝道思想。孝道最早是从西周初开始的,是取代宗教思想而产生的,是统治者提出的政治主张。之后,孝道与宗法制度相结合,以礼乐的形式表现出来,成为周朝的主要社会制度。
儒家思想并不是孔子独自创立的,孔子只是儒家思想在春秋晚期的集大成者,在孔子之前儒家思想就已经在东周的社会中运行。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一门学问就叫做儒学。
儒家思想在孔子这发展成为了“仁”和“礼”。孟子继续发展,提倡“仁政”、“民本”和“人性善”。荀子提出“天道”思想,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荀子之后秦国以法家思想统一天下,儒家思想被边缘化。秦统一中国后焚书坑儒对儒学造成了极大的创伤,大量经典被毁,儒士被杀,儒学陷入低谷。
汉代董仲舒在继承前期儒学的基础上,提出“天人感应”、“三纲五常”,以儒家宗法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串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用来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提出,使得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这也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至此之后汉朝结束了无为之治,开始了以孝治天下的历史。
宋明理学又称“道学”是儒家思想的继续发展。宋明理学是儒、释、道三家长期融合的结果,它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形态呈现出来,提出“理”的思想,论证了封建纲常理论的合理性和永恒性。宋明理学直至清末把中国拖向愚昧落后,西方一声炮响,民主与科学的思想传到中国才使得儒学愚昧迂腐现出原形。
从这里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对中国统治之久之深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我们的每一个呼吸,每一个心跳都遵循着儒家思想的规范与要求。儒家思想追求的人文精神是天下大治和天下一统。因而产生了帝王和大一统。在孔子时代古希腊人追求的是不受自然的约束和不受社会阶级的约束,也就是所谓的自由。希腊人实现的方法是追求知识和理性,并因而产生了数学、逻辑学和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