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重返白宫,自由派认为是民主和自由的倒退。在一次白宫记者招待会上,一位来自欧洲议会的议员认为,美国已不再代表自由女神像所象征的价值观,应该归还雕像。白宫的美女发言人则反驳,“要不是美国在二战中对法国的帮助,法国人现在应该讲德语了,他们应该对美国心存感激才对,因此不可能归还女神像”。其实在历史上,法国对美国的帮助也许更大,因为假设没有法国人的帮助,美国人的独立战争还真不一定能打赢。
美国曾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英法两国曾是宿敌。著名的英法百年战争实际上打了有一百四十多年,使两国生灵涂炭。英国曾占据大片的法国领土,而英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又是法国的诺曼公爵建立的诺曼王朝。在美国的独立战争中,还真是因为法国人痛恨英国人,才对谋求独立的殖民地人民进行了巨大的军援,这是美国赢得独立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后来法国人送一座自由女神像给美国政府,也正因为有这一段历史渊源。自由女神像象征两国的友好,也象征着美国是民主和自由的灯塔。法国也正因为帮助了美国的独立战争而元气大伤,这也是法国大革命之所以爆发的诱因之一。
北美土地上生活的土著,我们称之为印第安人(这是以为发现的是印度人的误称)。这些人在冰川纪就来到了这里,因从来都是与世隔绝,与世界文明脱钩,因此文化和生产力都极其落后。在欧洲人登陆的时候,还处于刀耕火种时代,因此很容易被白种人征服。虽说美国是英国移民的后代,但当时的北美并非只来了英国人,其实还有荷兰人,更有强大的法国人。
在北美,印第安人没有建立过国家,这里有着无数大大小小的部落,还有无数游群。游群不算部落,它是由几十人至百人左右组成的团体,有血缘关系,因此互相认识,他们过着采集和狩猎生活,不断游走,居无定所。部落至少超过百人、且不以血缘关系所组成。在北美,最出名的部落是生活在东南部的切罗基人,这个族群有着三十四个独立的酋邦,每个酋邦是400人左右的村子,互不隶属。
随着越来越多的白人进入北美,就与这些有一定组织和战斗力的酋邦发生冲突。白人遭到抢劫和被杀后会报复,但他们分不清土著人之间的差别,因此很多无辜者惨遭屠杀。在18世纪,切罗基人为了自保联合了起来,形成一个大的邦联,并选出一位盟主来协调与殖民者的冲突,并惩罚擅自攻击白人的部族 。后来盟主的儿子继承了其父的位子,并代代相传。他们每年定期在一个固定的村子里召开会议,这个村子就成了切罗基人的国都。是的、你没听错,切罗基人从此有了自己的国家,还发明了自己的文字,并制定了自己的成文宪法,而这个国家现在依旧存在,他就是美国的国中之国~切罗基国,现存在于密西西比和弗罗里达洲等地区。全美印第安人的保留地现在还有300多个,理论上都属于和州同级的一级行政区,但与州有着很大的不同。切罗基人在建国之初,游离于美国法律之外,是一个名不符实的“国中之国”。但随着美国对印第安人的改造和同化,文化渗透逐年增加,一些印第安人在民权运动的影响下,多次爆发争取权力的斗争。因此现在的切罗基人虽然还有着名义上自己的“国”,其实他们已成为了美国的公民。
刚到北美的英国拓荒者与土著人冲突不断,与土著人有冲突还有法国人。他们是英国的宿敌。为了对抗法国人,英国人通过利益交换与切罗基人交好,他们联合了起来,团结就是力量!有了切罗基人的帮助,英国人打败了法国人,在北美站稳了脚跟。为了报答切罗基人,英王颁发了《1763年皇家公告》,以阿巴拉契亚山为界,山脉以西划给印第安人,禁止欧洲人越过。
但英国政府的公告并没有挡住拓荒者向西扩张的脚步,切罗基联盟后来将紧靠北美的十三个殖民地的土地出售给殖民地政府,这就是北美十三洲的来源。后来北美殖民者与宗主国英国爆发了独立战争,因切罗基邦联曾与英国政府交好,也因为英国更强大,就帮着英国攻打殖民者,因此在美国的独立战争胜利后,切罗基人遭到了清算,这也是他们从此大衰落的开始。
在北美,切罗基人是印第安人中最善于学习的土著,他们适应性很强。著名的好莱坞明星约翰尼·德就是切罗基人,他曾经获得3次奥斯卡奖提名、8次金球奖提名。看来要发展得好,还得融入先进的文明。虽然登陆北美的白人曾如强盗,但也带去了文明。在枪炮决定命运的丛林法则的岁月里,落后的文明必定会被先进的文明所征服,为了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为什么不要去融入?
至于法国送出的女神像是否要归还,我想现在早已进入契约社会了,又何必要为此纠缠?愿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