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认定劳动关系的风险点和防范
(一)风险点有哪些?
(二)如何进行防范
风险一:
1、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
2、劳动者提供的信息不全、虚假信息。
法律对策:
1、用人单位在招用劳动者时应查验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证明或其他可以证明该职工与其他用人单位不存在劳动关系的凭证;
2、核实劳动者的个人资料的真实性,比如学历证明、从业经历;
3、劳动者申明:本人保证提供的学历证明、资格证明、工作经历、体检书等资料真实,如有虚假,公司可立即解除劳动合同,并不予经济补偿。
风险二:
1、试用期约定超过法定标准;
2、重复约定试用期;
3、签订单独试用合同;
4、试用期工资约定不合法;
5、试用期随意解雇。
法律对策:
1、试用期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约定,不得超期;
2、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不得重复约定;
3、切忌签订单独的试用合同,不仅达不到约定试用期的目的,反而浪费了一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4、试用期工资必须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5、试用期解雇员工必须有充分证据证明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且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理,绩效考核结果是用人单位证明劳动者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最直接和最有用的说明,应将考核标准公示或明确告知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定期组织相关制度学**,并编制签到表要求劳动者签字确认。
风险三:
员工因企业地址变更,无法达成变更协议的,即使员工主动辞职公司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法律对策:
1、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工作地址为某省某市,在该省或者该市范围内,愿意接受办公地址的变动;
2、因公司办公地址变更,员工主动离职,可以要求员工出具离职证明中写明离职原因为个人原因,与公司地址变更无关。
风险四:
1、员工离职后公司人事档案转移的义务;
2、用人单位要求解除合同面临的经济赔偿风险。
法律对策:
1、出具书面的解除劳动通知书,写明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间;
2、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解除协议书,协议书中应包括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间、员工可以领取的工资及赔偿金等费用的金额、且有员工保证领取上述费用后不得再向公司主张任何经济权利的承诺等条款。员工在签订劳动合同解除协议书后,无需另行出具离职申请;
3、要求员工在领取工资及赔偿金等相关费用后出具书面的收条,并保留好该收条和银行转账的凭证;
4、因公司与员工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员工有权利领取失业保险金,关于员工领取失业保险金,公司有义务进行配合并提供相关材料,在填写失业保险金申请表时应按实际情况填写为“解除劳动合同”;
5、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十五日之内,公司应当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转移手续,由于档案和社保转移一般均要求劳动者有新的接收单位,所以有时劳动者没有接收单位的话,反而会不来接收档案关系,这样容易给公司留下赔偿的隐患。故公司应在出具劳动合同解除通知书时要求离职员工事先签署承诺文件,保证其在离职后15日内提供新的用人单位的,否则其不得向公司主张未按时转移人事档案所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