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星点灯 参赛编号:665
至岳麓山,已是中午。
清晨时的又一场如酥小雨,洗涤了空气中的尘埃,使山色愈加灵动秀丽。奔着岳麓书院与爱晚亭来的游客不在少数,一路上游人如织。岳麓书院正前方有一人造湖,游客们拍照留恋,好不热闹。
沿着主干道向左侧走去,有长廊卧于水波之上,在雨后初晴的日子里,颇有“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的意味。立于桥上,春风拂面,温暖和畅,举目望去,水天一色,不禁心胸开阔起来。至桥尾,已是游客罕至之地。又往深处行至一亭,初春的中午,亭子四周竹林蔽日。暖风轻抚,竹叶沙沙,鸟鸣啾啾,却愈感清幽僻静。想起古人,独坐幽篁,取一长琴,复吹长啸,必是惬意至极。比起人潮如流的岳麓书院门口,爱晚亭畔,此处更能使人体会宁静。
取道返回,围着岳麓书院到后门口处,有一个卖果子的小贩,蹲坐在地上,哼着小曲儿,面前横着一个担架,没有大声的吆喝,就连摆摊的地方也那么不起眼,顾客甚少,却乐在其中。我吃惊于他如此淡然的心境,也许碰巧这一天他累了,寻一处僻静之处,落得个自在。但我更加愿意相信他的那份悠然。
循着小路走,不知不觉之中面前出现了通往山上的石阶,于是拾级而上。途中偶然听到两位中年游客谈论读书时代上山提水的往事,于是我脑中浮现出电影里面才会出现的画面,心中却困惑怎么会有这样的经历。继续沿石阶往上走,接二连三的有健壮小伙提水下山,觉得惊奇,真有此事啊!于是我加快了步伐。不知不觉中已近山顶,四下望去,群山叠屏障,湘流东去听汤汤。不禁感到:地灵人自杰,人才辈起唤文昌。石阶尽头,又是下山的路。不多久,未见其貌,先闻其声,汩汩山泉,叮咚作响——山中果真有泉!
初春的泉水水流量不大,可是近来的雨水使山泉“热闹起来”。泉水“哗哗”流动,清澈见底,底部被历年打磨光滑的小石子紧密罗列。不同于人造湖的死气沉沉,供人游乐,流动的水赋予山以灵气,就如同山的眸子,山的灵魂,浅吟低唱它的故事。人们通过管子汲引泉水,每一个管子下面几乎都有水桶在取水。有一位老者俯身清洗荠菜。与他交谈,老者的笑意溢到了眼角,令人心中和暖舒畅。
逐渐夕阳西下,天边弯出一道牙儿,沁园如同羞涩的姑娘“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向我走来,高处的山泉到此处已汇成河流。“多情最是潇湘月,半映清溪半映花”。在此处“东篱把酒黄昏后,暗香盈袖”抑或“带月荷锄归”,置身山麓,与之融为一体。
初春的麓山之景与所遇之事就如同阳光一样温暖人心,为麓山的春色又添一抹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