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三个月,经历了一场小手术和整整两个月的休息期之后,我又站上了去培训机构学习的旅程。
这一次,没有那么热血了。决定去培训机构学习一门技能的时候是年初。新年过完也迎来了我的三十岁,不知道为啥,咱中国人是不是都对三十有执念,到了三十岁我的焦虑和恐慌达到了顶点。甚至于迫不及待的想要离开自己的家庭。父慈子孝,衣食无忧。但是我的内心十分的煎熬。我也曾一遍又一遍的告诫自己不要被外界的声音裹挟,你的选择是没有问题的。我的伴侣也曾一遍又一遍的告诉我他支持我的选择。但是恐慌的感觉还是与日俱增。
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的状况是一样的。
在外面,哪怕是嘈杂的奶茶店或者人来人往的咖啡厅,都可以坐下来安安静静的完成阅读写作......一切需要专注的工作,但是在家,特别是家里有人的时候,完全静不下心来。在家里似乎永远有不干净需要收拾的地方,似乎永远有干不完的小活计,似乎永远有你不得不在意的人和事,而这些细细碎碎的事看似没什么,却一点一点的消耗着你的心力。但是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不是这个样子的。
我也曾不止一次明里暗里的跟我的伴侣表达过我的困惑。可是很明显他不能理解。因为他在家的时候依旧可以心无挂碍的全心投入到他的工作中,投入到他的游戏中。他可以,我的儿子可以,可是为什么我不可以?
很困惑,上学的时候上班的时候我渴望“逃离”我的家庭,我不喜欢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的说教,不喜欢一遍又一遍听不完的抱怨,不喜欢看不完的家庭‘小剧场’。等我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小家庭,现在的我又渴望逃离我的家庭。我不喜欢,不喜欢两位越不过的像教导主任像大山一样的存在,我不喜欢,不喜欢每天像任务一样的做不尽家务,不喜欢无形的管束。
嗯,就是有一种黏黏糊糊,看似无状却无法摆脱的束缚感。
于是年初的时候,急于摆脱困境的我报了一个培训学校,风风火火学了两周,感觉整个人就像是被洗脑了一样。居然把它当做了一种自我的救赎,也不知道是不是冥冥之中自由天意,因为一些意外我做了一场手术。手术之后整个人又陷入到了一场激素紊乱的内耗中。这不仅仅是一场内耗更是一场亲密关系的检验。
很遗憾,惜败。
接下来的五月,与其说是休养,更像是战败后的颓废。
这大概是团子宝宝出生以来妈妈最不勤快的一个月了吧!妈妈不再雷打不动的接送宝宝,妈妈不再对宝宝有求必应,妈妈不再时时刻刻陪玩。
现在想想四五月的我对宝宝说的最多的话是;
“妈妈想睡一下。”
“妈妈累了。”
“去找爸爸。”
“让妈妈休息一下。”
可是明明一直在休息啊!我甚至罢工了每天早上的早餐服务,也不再矜矜业业的打扫卫生,转而开始没日没夜的刷小说,刷视频。
白天是废寝忘食的看小说,晚上是无尽的焦虑和失眠。日渐变少的食量,无法自控的低潮,莫名其妙的流泪。
终于有一天,我意识到自己是不是生病了,不是生理的是心理的。我曾特意把宝宝送到爷爷奶奶家,留下一个与伴侣独处的夜晚来沟通这件事。
但当我听到的是令我哑口无言的辩驳和另我陷入自我怀疑的质问之后,我整个人都失去了力气。难道婚姻到最后真的就那样的预言如此的牢不可破。
难道男女思维的壁垒如此的坚不可摧?亲密如我们也无法感同身受。最后的最后我还是选择了揭过。我已经歇斯底里了一次,我不想再成为一个胡搅蛮缠的人。既然GET不到彼此的点,那再聊下去无非就是一场持续的鸡同鸭讲。
我从来不相信视而不见可以解决问题,特别是在婚姻中。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无非就是在积攒一场不可收拾的雪崩而已。
我也明白,婚姻里大概没有单一的过错方。怎么办呢!我现在能做的大概就是修复自己吧!所以先抛开你想要一段什么样的婚姻这个双向的问题。我想先问问自己,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自己,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首先,我承认,现在的自己是一个拧巴的,怯懦的,豁不出去的自己。
天哪!我尽然把自己活成了这个样子,尽然把自己放任到了“卷又卷不赢,躺又躺不平。”的状态。
但这样说也不对,我都还没有开始卷(苦笑)
但这么多年了,我确定自己是不能安心躺下了,要不然卷卷又何妨呢,最差的结局也不过就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三十了呢,也就三十呢!
何妨?
有能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