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稻盛和夫的书得出一个结论:一个没有富裕过的人是不会告诉你财富的真相。当你失败的时候,不应该到处找人倾诉,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那只会成为别人眼里的笑话!
成长本身就是一场孤立无援的救赎,你需要一个人踏过山水,经历低谷,不断打磨自己。遇到困难也好,遭遇磨难也罢,都不应该到处宣泄,毕竟人性最大的善就是不让别人感到难受,而人性最大的恶,也是看不得别人活的比你好。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在临近90岁把这句话详细地写在了书中,并且作出了解释。
第一,失败的人生究竟怎么去看待?
人最难过的时候并不是遇到了困难,而是遇到困境的时候不想去面对,不敢去承担,沉浸在其中等待别人来救赎。
这就是人性最大的弱点,遇到路过的人都诉说自己的不幸,讲述自己的遭遇,却从来没有反思过自己的能力,思考为何深陷其中。
这背后透露的不是人生有多么悲惨,而是你有多么的懦弱,不愿意去相信自己能够站起来,不相信自己的信念可以打破一切难关。与其等待别人的救援,不如自己再努力一些。
连自己都放弃了向上的人,别人又怎么会愿意去拉呢?
第二,成长最大的体会就是孤立无援的前进。当我们从出生那一刻,我们就有人辅助成长,直到成年之后,我们会慢慢发现,除了父母以外,每个帮助过你的人都是有要求的。
虽然说出门靠朋友,但是当你真正踏入社会之后才发现,人情这个东西真的是不能欠。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如果很好的朋友向你借钱,结果你就借给了他。他当初说好一个月还,结果三个月过去了,他完全没有提过,你也不好意思去问。当你真的着急用钱,找他要的时候,他却说你不够兄弟。
很多时候你跌倒了,不要奢望有人帮助你,能帮到自己的只有自己,人应该学会独立,不管是人格还是精神,都需要强大起来。
第三,因果到最后是由善恶来决定。
稻盛和夫曾经说过:“人性最大的善,就是不会让别人感受自己的痛苦;人性最大的恶,就是看不得别人活的比自己好。”
人应该学会独善其身,学会承受孤独。这是善的一种诠释,也是小善的理解。而善的最大解释或许就是“利他精神”,学会借力打力,就应该为他人着想,兼济天下。
稻盛和夫能够白手起家创造了两家世界500强的企业,在任正非需要帮忙的时候指出了“自主研发”的重要性,在日本航空需要帮助的时候,73岁高龄依旧出山拯救,在自己事业巅峰之际却选择“全身而退”,把公司的股份都捐给了员工,自己选择出家。
稻盛和夫被问到是怎么做到这么成功的,他却表示:
1,学会独立,尽量不要麻烦到别人。因为所有的馈赠与帮助,都早已在暗中标好价格。
2,做事情的时候要怀有“利他精神”。帮助他人的同时,其实自己也在成长,借力打力就是最完美的诠释。
3,人要作出改变,就应该从心开始,思维格局很重要。
如今90岁高龄的稻盛和夫,真正地做到了富则达济天下,把自己这一生的创业经历,企业经营之道,哲学思维和为人处世方式都写进了这套书里面。《干法》、《活法》、《心法》、《成法》、《心》和《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一共六本,非常适合当代人去品读,去摸索,去钻研。
因为在他看来,学到的东西就应该教给别人,赚到的东西,就应该给人。从稻盛和夫的书中可以找到很多关于人生道路上的智慧:
《心》和《心法》是稻盛和夫教导我们如何在这浮躁的社会中保持冷静,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都应该保持平静的心态去对待。怀着平常心去面对一切的压力,自然而然就会解决,只要做事的动机至善,就能够抵挡一切风雨。
《成法》、《干法》、《给年轻人的忠告》讲述的是年轻人在社会上打拼,创业者在风雨中前行,企业老板在行业中挣扎,都应该持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远大的格局,不能把目光放在眼前的小利益上。
一个人想要快速获得成功是很小几率的,与其怀着“赌徒”的心态去做事情,不如脚踏实地去干。而且也给企业家讲述了“阿米巴”的经营方法,让那些经营公司的老板能够少碰壁。
《活法》则是稻盛和夫把自己这辈子感悟出来的生活方式写了下来,告诉了当代人不应该把生活和工作搞混。人之所以有烦恼,也是因为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把生活和工作融合在一起,完全没有放松的时间。
对于稻盛和夫,马云是这样讲的:“我很敬仰他老先生,他的思维方式深深影响着我,关于企业管理的智慧更是让我深感佩服。”
而任正非对于稻盛和夫也给出了极高的评价:“稻盛和夫对于人生的感悟,对于企业的管理,都值得我们去学习。他的京瓷公司更是我们的学习对象,我们一直在追随。”
如果你身处迷茫,处于人生的瓶颈期,或者想要走出平淡,都应该品读一下稻盛和夫的书,能够给你带来前所未有的感悟。毕竟向优秀的人学习,总能够提高自己的眼界和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