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静的内心,往往都会带着一种深邃的力量,能够让人一直沉浸在某种事物中,从而避免追逐带来的痛苦。切中生活本质的同时和不变的规律打交道,或许生活因此会简单很多。我想了想,这样的人大概是指手艺人。安分守己的过着不会经历大风大浪的日子,从平衡中享受心无旁骛的乐趣。快节奏的都市,永远会看到那些正在创业的人,他们眼中狂热的追求,激情的讲述,还有对这个社会敏锐的触觉。
或许生活越热闹,人们越渴望安静,可问题是在信息潮汐中,沉静变得十分稀缺。
我想,只要愿意,现在开始,仍然能学到一门手艺。我喜欢制陶,预想呆上一个下午都不会烦,比较对自己安静的心性,仿佛随手就能拈来一些花鸟鱼虫,再模仿出它们的形状、大小,有一种淡淡的清冷感,和周围的事物产生细微的疏离。作为从小就在城市长大的人来说,这种接近自然的气质,总是和生活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能感受到一些心灵的洗礼,但远远没有远遁红尘隐居般的山林妙处。突然想到一部电影,《春去秋来》里面老和尚踩着木屐,高高低低的声音回响在深山,落地缓行如和煦的春风。
我试着先去了解制陶师傅的生活,描述起来大概有一股藏在生活之后的冷香逸韵。从器具到穿着、吃食都表达着素简的味道。就连他的人,他的长相也变得淡淡的,像水,像粗布的麻衣,可惜吸收很多味道,本身却没有味道。吃食中没有大鱼大肉,以素食为主,充满生命中本然的气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蓄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情。陶瓷是源自自然的形体,凝聚的就是身边万物的灵气,双手塑造出曲直不同的线条,洗练出天然去雕饰的美感。
这种生活方式让我联想到日本,日本人的“匠人”精神,现在已经是广为人知,想想看,一个老人会用一生的时间都在做和果子的模具,每一件器物都带着几乎完美的精准度。他们似乎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独特的人格。拒绝从事除此之外的行业,包括用同样的技术制作除了和果子模具之外的模具。我可能过于年轻,暂时无法接受这样沉闷的沉静。
我想,那些真正热爱自然的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一棵树或一朵花。花草树木是城市的隐士,也是城市的记忆。拿过来在掌间来来回回的雕琢,就好像把自己装订在了城市的版图中。回避热闹的街区,走在那些日阴薄暗的小巷子里,途中还能遇见从某户人家伸长出来的绿色枝丫,如遇佳人,体香缭绕,多么性感。
我很想在自家的小院子里,拿着自己制的陶壶,浇灌那些妩媚的花草,生活会一下子缤纷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