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丝路上,感受两汉风云的历史变迁
从北方草原到西北边陲,从繁华金秋到零落初冬,一场西域之旅,贴着北国边缘一路向西延伸开来。看着眼前的景色,脑海里浮现出“封狼居胥”霍去病的大军和匈奴角逐在这片草原、戈壁、大漠上的画面。汉军的旗帜浩浩荡荡的向西北插去,而匈奴的铁骑如阳光下放大镜的聚光,越来越小,越来越小……最终消失在这片苍茫的神宇内。至于向西逃窜的匈奴残军给欧洲带来巨大灾难,详情就不细谈了。
前有西汉的霍去病威震漠北,后有东汉乱世的班超,携36名勇士搅动西域风云,历时十三载收复五十余国归顺大汉。凭借着出色的才智实现万里封侯,可谓一己之力敢叫日月换新天,同时也将自己的名字深深的印在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上。
为什么脑海里会突然闪现浩瀚的历史场景?是因为在我国最大、最冷酷、最荒芜、最鬼魅的地域穿行而过,昼夜悬殊的温差,极端多变的气候,考虑到即便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想要生存下去都要面临巨大的考验。而感叹先人创业,该是多么不易和伟大啊!
俗话说:“不到新疆,不知国之大”。这次横穿内蒙进入新疆腹地,几天几夜的行路,竟还没出大西北,真切感受到了“大”的境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完善知行合一,我、一直在身体力行。
由于正值晚秋,内蒙草原上早已由枯黄杂乱代青色,一眼无边皆尽是。原以为这景象就很糟糕了,可随着向西行驶,面积更大、更糟糕的地域出现了。视线里一直延伸到天的尽头,四面八方尽是荒芜,乱石穿空,寸草不生,地面的颜色像是烧焦的土一样,暗暗发黑,一丝丝生意都没。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戈壁滩”?
以前用荒凉、苍劲等词形容过北方的冬季,仅仅是形容。对比真正的戈壁,才发觉有点用力过度。然而用同样的词来形容这里,好像又不够力度。
一个地方,因为有人,有烟火气,才叫人间。这呢,一根草都没有,更别提其他生物了,鬼门、地狱也不过如此了吧。倒是让我想起了《摆渡人》里,迪伦和崔斯坦穿越的荒原,不禁凉意习习——
从小就敢只身游四海,自觉胆识还行,可真让我一个人穿行这片区域,心里虚的没底。手机断网,远离人烟,甚至于开车一天一夜,也未必能走出这片区域,而任何一个未知的情况出现都会关乎性命安全。
大漠明珠
从内蒙西部到甘肃西北部,连接新疆东部的广大区域里都是这样的不毛之地,直至入疆第一座城市“哈密市”映入眼帘,才算暂时告一段落。有句特别应景的诗:“长烟落日孤城闭”。形容眼前最贴切不过了。因为这座沙洲之城的存在,消除了几千平方公里的黑暗恐惧,使人感觉到了“生”的气息。突然感觉这个陌生的城市竟是那么亲切温暖。
看来宁浩导演的电影《无人区》选在这里拍摄,是有一定原因的。
不到新疆,不知国之大;不到巴洲,不知新疆之大
本次行程终点位于新疆第二、南疆第一大城市库尔勒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由于过了哈密天色已黑,路过吐鲁番盆地时也未见其貌,倒也省了笔墨。从行政上来看,虽然只是地级市,但却有“华夏第一洲”之称,乃全国最大的地级自治州。古时候西域36国中,有11国都位于该州。面积究竟有多大呢?48.27万平方公里。什么概念?相当于山西、河北、辽宁三省那么大——仅仅一个市!一洲之辖,却拥有天山、昆仑山、平原、戈壁、草原、沙漠、内陆最大淡水湖,就连偌大的死亡之海——罗布泊也在其范围之内,而整个巴洲也只是新疆的一小部分。不难理解,毕竟一个省份占据了全国六分之一的面积。
古诗有:“春风不度玉门关”。正因春秋眨眼即逝,来不及抓住,只能感受它路过的痕迹……
数日里,游历了“巴洲”的众多地质风景区,从库尔勒市一路向北临近天山脚下:和静、和硕、罗布泊、金沙滩、博斯腾湖、马兰等地。看着南疆的景色,听闻新疆的故事,吃着当地美食,品着顶级水果,不觉中从金秋来到初冬,仿佛一夜间——
其实最初我对新疆的大概印象除了北疆的雪山,再就是大片的戈壁和沙漠,至于能利用的耕地少则又少。我当然也知道,吐鲁番产的葡萄,和田大枣、核桃,哈密瓜。但不知道的是:整个北方能产的瓜果蔬菜这里全能大面积种植,且品质顶尖。
吃吃吃——甜甜甜
丰收的季节,自然少不了瓜果盛宴。素有甲天下的库尔勒香梨是入疆以来吃的第一种水果,皮薄,瓤脆,水分足,香甜可口。在新疆,吃到任何一种水果,那首先是“甜”字当先。同样的水果,就要比内地的甜上几个密度,较为突出的是:葡萄、哈密瓜、大枣,那简直密甜到你怀疑人生。东西南北疆的瓜果平分秋色,各有各的代表产品,而我有幸在这个季节尝遍美味:若羌灰枣,哈密瓜、沙漠果,喀什樱桃、巴旦木,库尔勒香梨,叶城石榴,伊犁苹果,阿图什无花果,伽师甜瓜,和田纸皮核桃、大枣,库车白杏,吐鲁番葡萄干,阿克苏鹰嘴豆…… 这么多品种竟出自一个省份,而且是我之前误认的大荒之地——匪夷所思!
雾里看花仍是雾
遍布天山南北的果蔬简直看的人眼花缭乱,不敢相信这是在新疆!最先看到的是一望无际的棉花地,早闻新疆盛产棉花,今是头一回见,原来是这样的。正直秋末,是棉花成熟的时节,白色的花絮迫不及待的钻出外壳,一颗颗,一朵朵连在一起,远看像是在地上结了一层雪雾,连天一片,让人误以为视线变得模糊,任凭再努力定睛,仍是雾里看花。
天山南北红似火
到了和静县,又是望不到尽头的红辣椒,大都已经收获,码放在地头,一两米高辣椒堆绵延数十里。路上的卡车一辆接一辆,满载压实的辣椒驶向域外。听当地人说,此辣椒分为三种:一种是提香味用的;一种是上色用得;还有一种是比较辣的。品质都是上成。据说上色用得辣椒被送往化工厂,制作口红。这真是颠覆了我的认知,还有这般操作?!
对新疆印象的改变是从这里开始的,原本以为的不毛之地,不曾想是如此富饶,简直是农业王国,天下粮仓也!
因为众多民族汇聚一起,所以新疆号称“民族大团结”。
并不像外界流传的那样,这里的少数民族淳朴善良又热情。如果你去了他们的庄园,主人会面带笑容,殷切的拿出果实招待你,没有多余的话,但诚意十足。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农牧业民族,因为每家拥有的农牧地可达数十公顷,呵,真真的富农阿!外面的繁华与他们无关,对物质也没有过高要求。他们踏实、勤劳、质朴、安分、自给自足的过着小日子,格外的宁静、祥和。
体现民族一家亲的感人故事枚不胜举,有则身边人身边事,就跟大家分享一下:
有个朋友曾驾车在野外抛锚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这时一个长相明显带有少数民族气质的中年男子刚好路过,下车绕着车子转了一圈,二话不说,遂从后备箱拿出牵引绳搭上,硬是将车拉到四十公里外的修车铺(类似于电影《无人区》那种小店),在他准备拿点酬劳以表谢意时,对方只是摇摇头便离开了。面对这么可爱的人,他心里充满着内疚和敬意!
新疆这种地方公车系统不太完善。还有一次,朋友在阿克苏扛着沉重的行李在路上走着,三步一小喘,十步一大喘,走走停停。在他几近崩溃时,路过一位约二十出头的维族小伙,骑着摩托车在他跟前停下,说着一连串他听不懂的方言,朋友一脸茫然和尴尬。最后小伙见状,用手比划着,大致意思是:自己要去那个方向,可以捎上他。也没客气,抱着行囊坐上车,顺着公路行驶一段距离后,拐进乡间土路。由于道路崎岖坎坷,只能用一档,但车太重又跑不起来,只能一个人下车推。理所当然,应该他下来推车。可人小伙让他坐在车上扶着把,自己在却后面推。送达目的地后,朋友坚持要给小伙车子加满油,同样是摆摆手,转身跨上车认蹬而去。只留下他站在原地,注视着这位维族小伙俊朗的身姿逐渐消失在苍野中——
可能在此很多人会觉得他们是不是傻?当然不是!这其实就是做人最基本的。只是当下的我们把优良传统丢掉太多,把许多不应该的当成正常的——自己还认识不到而已。
十一月初的新疆,伫立在戈壁上、数丈高的胡杨林一派金黄,它们笔直挺拔,拥有生死千年不朽的坚强毅力。远看别无二致,近观则棵棵千娇百媚,散发着祥和之气。岁岁年年,东风拂过,北风略过,它们像巨人般抵挡着沙漠前进的脚步,风沙的痕迹在其躯干上留下一道道皱纹,残叶似泪,在风中不舍的道别,娑娑的哭诉着。不知李白当年从安西都户府入关时,是否也历经过这样一片胡杨林,又是否发出过这样的感叹,那气壮山河的诗句是否绕过它们的枝头莹唱?不得知了。不得知了……终将抵不过宿命轮回,消失在大漠的历史尘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