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内容向读者介绍了课程文化的革命一一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课程定位以及与课程行动研究。我国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就是旨在打破分科主义课程的束缚,促进中小学课堂教学从“灌输中心”转型为“对话中心”的一种课程创新。
我比较感兴趣的是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所谓学习”是学习者通过与客观世界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身对话,从而形成“认知性实践”、“社会性实践”、“伦理性践”的“三位一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每个学习者都有套对信息世界的解读。教学的目标不再是教师知识独白的传递信息过程,而是创造情境让学生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去解释信息,师生共同参与知识创生的过程。教师不再仅仅是“教教材”,而是与学生一起探索学生所正在经历的一切。学习作为建构知识的活动,一方面成为学生不断质疑、不断探索、不断表达个人见解的历程;另一方面还超越原有的个人化行为,成为群体合作的行为,成为团队精神和群体意识发展的契机。支撑这种学习观转型的理论基础形形色色,有“整体教育”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全语言”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
关于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定位。我国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就是旨在打破分科主义课程的束缚,促进中小学课堂教学从“灌输中心”转型为“对话中心”的一种课程创新。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问题解决学习”。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通过问题解决的方法发展问题解决能力的一种学习形态。这种问题解决学习的特质是:开放式问题、真实性情境、渐进式解决、发展性评价。1、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其最大特质是“跨学科性”。2、“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超越了传统的课堂、传统的学科、传统的评价制度,牵涉自然、社会、文化及人类自身的崭新的课程领域。3、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学习资源的开放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可以为学生开拓具有丰富资源的环境,如社区环境资源、人力资源等都可以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
看了本章内容收获很多,同时也联想到自己在教育实践中应如何运用。但是万事开头难,我对于如何真正培养起学生探究的能力也有所担心,我想这需要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整个教育体系要思想一致,齐心协力,让学生从小养成爱探究的好习惯、培养起研究性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