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眨眼就过去了,细细回顾过去,总结一下我这一年的收获。
学习
我的2017年,如果只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那应该是:学习。
今年项目变动比较大,从年初就开始参与新项目,用zan框架开发。然后发现swoole扩展,打开了php新的大门。开始学习服务化、thrift、yield、swoole、协程、异步,这些以前用原生php从来没接触到的东西。
然后到了年中,主动申请调回之前的业务组,参与迁移java的工作,终于将对于java的理论落到实践中去了。照着Java程序猿学习当中各个阶段的建议,从零开始学java,基本以每个月两本书的速度学习(当然不可能把每本书都读完)。并坚持在小组里组织技术分享,分享自己的所学所悟,顺便带动组内由php转过来的同学学习java。从java编程基础、java虚拟机,到设计模式,基本都涉猎了一些。
变化
这一年,可以说是我工作以来变化最大的一年。
首先是做事情的方式。之前要完成一项任务,一般会匆匆忙忙就开始,最后收获寥寥。后来慢慢尝试做计划,拆分任务,分步执行。
- 就拿学java这个任务来说,我的细分计划就是,每个月看两本书。
- 落实到每个月看两本书这个具体的任务,怎么执行呢?刚开始是计划好每天看多少页。后来觉得执行这个指标容易与原有的目标偏离太远,改进为将一本书的内容拆分为具体的知识点或者问题,针对完成知识点和解决问题来做读书计划。
- 还有怎么更好地阅读一本书呢?这里就是上一点提到的拆分知识点,通过阅读前言和目录,来对整本书要讲的内容有个大概的预期,再有计划地阅读这本书。给我帮助最大的,就是《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提到的技巧,推荐大家看一下。
今年给了自己很大的压力,原因比较多。主要是两点:1. 过去都在吃老本,都没怎么学习;2. 转换了语言,过去四年的经验基本归零了。虽然学习的过程很辛苦,但是从来不觉得累。可能和《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教给我的东西有关吧。即便在集中营那种艰苦的环境下,作者都能坚持下来。现在这种日常的工作环境中,更没必要叫苦连天了。反而应该给自己更大的压力,激发自己的潜力。只要有目标,就可以坚持下去。
当然,光通过看书来学习是不够的。为了加深印象,我开始尝试去做组内分享,写博客沉淀。这两点都极大地加深了我对新知识的理解。
心态上的转变。从php转到java,突然自己需要重新学习一门语言,而且java技术栈很广,要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java程序员,要学习非常多的东西。乔布斯说过:「Stay Hungry, Stay Foolish.」很庆幸自己找到了一点Hungry的感觉了。
认知
装石头,沙子和水的故事
在一次上时间管理的课上,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装水的罐子。然后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从罐口放进罐子里的“鹅卵石”。当教授把石块放完后问他的学生:“你们说这罐子是不是满的?”
“是。”所有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说。
“真的吗?”教授笑着问。
然后再从桌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罐口倒下去,摇一摇,再加一些,再问学生:“你们说,这罐子现在是不是满的?”
这回他的学生不敢回答得太快。
最后班上有位学生怯生生地细声回答道:“也许没满。”
“很好!”教授说完后,又从桌下拿出一袋沙子,慢慢地倒进罐子里。倒完后,再问班上的学生:“现在你们再告诉我,这个罐子是满的呢,还是没满?”
“没有满。”全班同学这下学乖了,大家很有信心地回答说。
“好极了!”教授再一次称赞这些“孺子可教”的学生们。
称赞完后,教授从桌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满了的罐子里。当这些事都做完之后,教授正色地问班上的同学:“我们从上面这些事情得到什么重要的功课呢?”
班上一阵沉默,然后一位自以为聪明的学生回答说:“无论我们的工作多忙,行程排得多满,如果要挤一下的话,还是可以多做些事的。”这位学生回答完后心中很得意地想:“这门课到底讲的是时间管理啊!”
教授听到这样的回答后,点了点头,微笑道:“答案不错,但这并不是我要告诉你们的重要信息”,说到这里,这位教授故意顿住,用眼睛向全班同学扫了一遍说:“我想告诉各位最重要的信息是,如果你不先将大的‘鹅卵石’放进罐子里去,你也许以后永远没机会把它们再放进去了。”
这个故事的寓意就是不要总以为自己已经满了,其实还有很多潜力没有开发。人生要是被小事所填充,就没有精力去做大事了。
这个故事估计很多都看过了,我很早也看过,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知道今年,我才明白一个道理。很多时候,我不是不去做重要的事情,而是重要的事情太少,时间太多,把时间浪费在小事上了。
东吴相对论里说过一句话:“企业融资并不是越多越好,多余的钱,只能干多余的事情”。我想这句话对于个人同样适用,我引申一下:多余的时间只能干多余的事情。所以我的情况是,大多数时候,不是小事太多,而是大事太少。只有很多事情一起过来了,我才会意识到去做一个优先级的排序,有取有舍。
关于财富
以前我一直把赚钱看的很重要(虽然不是最重要)。直到有一天,冬吴相对论里的一句话让我有了一种触电的感觉:“如果有一天,你从财务自由变回了身无分文,你怎么从头再来?”
这个问题让我思考了好久。之前我的心态一直是靠工资攒钱,攒到某一天钱够了就回家养老了。但是我一直忽视了一个问题,如果老了以后,钱被骗光该怎么办。我突然意识到,个人的能力是比资产更重要的东西。只要能力够强,就算哪一天千金散尽,照样随时可以东山再起。而那些靠运气得来的一时之财,根本无法支持你走完这一生。
这里我要对之前网上流传很广的段子洗个白。严肃脸
一个深圳商人,10年前,以80万元的总价卖掉了一套自己的大房子,还掉银行贷款后,手拿着剩下的60万元去创业。经过这几年努力,白手起家的公司终于开始走上了正轨。辛苦打拼到去年,终于赚到了400多万元纯利润。元旦前,他用这些钱做首付,把自己当初卖掉的那套房子又买回来了。
表面上看,这个深圳商人,费劲周折,最后什么也没赚到。在我看来,这个商人最大的收获不是那400万元,而是他锻炼出来的能力。如果哪天房子没了,他可以很轻松地在买回来。或者他想再赚个400万,可比那些不卖房子在公司养老的人要容易的多。
一句话概括: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你自己。
关于读书
查理芒格说过:“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
之前我会为自己辩解:“读一本书不能看你看了多少书,而是要看你收获了多少东西。”可是现在看来,如果不能每天看足够多的书,是没有资格讲这句话的。
关于2018
以上的总结是对过去的自己的交代。在2018年即将开始的时候,我希望给自己两个字:归零。过去的都无法改变,用经济学的话就是沉没成本,未来的机会成本才是我应该关注的。25 ~ 30岁,是人生中学习能力最强的5年,希望我不会浪费这段黄金时光。
与大家共勉。2017.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