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在山东农村,小的时候特别穷,90年后村才通电,温饱都还没有很好解决,因为穷,所以自然没有钱买玩具,好吃的了。但印象中仍然记得有些有趣的事情。
例如交换这件事,记得小时候村里经常有人去卖油条,但因为自己吃饱这件事都还没有解决,所以自然家里不会有钱给买油条,但当时卖油条的能变通,可以用小麦换,例如一斤小麦可以换半斤油条,于是自己经常偷偷的挖两勺小麦,去换几根油条吃。
现在回忆起来,就能够明白为啥当时他们愿意用小麦交换呢?因为当时都吃不饱,所以大家都把能够吃饱当成第一矛盾解决。所以在当时我们贫穷的乡亲们的价值观里,小麦>金钱,因为有小麦就可以磨面粉吃,这比钱好使,因为用钱买面粉还要去很远的城镇面粉厂,而小麦却可以就近磨坊直接加工,更加高效。
之所以想起这个交换的故事来,这跟最近几天的思考有很大关系,这几天出差在上海见了一些客户,愈发感觉价值”观“的认知差异很大。
有很多创业者, 仍然停留在只交换赚钱的认知上,在他们的价值观中,赚短期的钱是最重要的事情,任何投入注意力=钱,没有钱就不连接,没有钱就不干。
而看到一些发展很快的创业朋友却有不同,在他们的认知中,赚的东西是多元的,可持续的。例如做数据的朋友,他们首要考虑的不是赚钱,而是不是可以沉淀数据,提升系统效率,然后才是长期更高效率的赚钱。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东西越用越多,一个是知识,通过实践知识,会更加让知识丰富。还有一个是数据,用户越用,就会产生越多,规模越大,价值就越高。
同样是交换,有的人还停留在钱等于一切的价值“观”,但这样的价值“观”做事情就会出现瓶颈,见钱眼开,无法持续积累,甚至企业也会经常变道,久而久之就容易成为一个外包项目。
而有的则是把持续积累的能力放在第一位,在他们的价值观中,长远价值大于短期收益,例如他们会认为赚数据就是赚利润,要通过对于系统的持续积累和优化,长期去交换更高效率的财富。
这样看过来,价值观有一个很重要的维度,就是长期价值观,还是短期价值观,而这之间的最大差异就是一个是有准备,一个是无准备。
短期价值观,是基于先看到是个赚钱机会,然后马上去行动交换。长期价值观是先假设机会,然后去准备,逐步去论证机会。这里没有对错,但是过程中却会产生很大路径变化。
短期价值观一旦看到有比这个更赚钱的机会,那么就会马上跳出来寻找新的机会了,久而久之就成了机会主义,甚至就成了外包项目了,在这样的创业者眼中,文艺的说法是先活下来再说,其实内心却是抑制不住的即时赚钱欲望。
长期价值观,要假设机会,前提是要先活在未来,洞察趋势,思考甚至重于实践,那句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是就是用在这个地方。创业者要明白,自己做的事情应该服务在未来什么样的供需商业环境,在这个环境里,我要什么样的稀缺能力才能更值钱,基于这样的思考逻辑输出自己的创业模型,然后再组织团队用正确的方式却论证这正确的事情。
王东岳老师说:不能把科学和技术混为一谈,科学是先假设后论证,技术是先实践后总结。这也算是正好映射今天思考的科学创业逻辑吧。
作为一名创业者,写这些不适给别人看的,也是为了提醒自己,今天之所以奋斗不是为了马上换取更多财富,创业赚不得快钱,创业是让自己可以更好的活在未来,让自己未来更值钱,所以现在就要主动创造正确的方式去满足已经出现未来更会更加稀缺的市场刚需。
无独有偶,今天看到一批文章:中国阶级固化到了什么程度,里面的两个案例更加令人深思。果然这个世界不是大家的世界,是每个人认为的那个世界,有的人活在小利里,有的却活在未来。大家看完又有何感受,不妨评论下。这也证明了自己的喜欢思考学习的“认知科学”,更是未来的大刚需啊。。。。。
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我们今天的努力,到底是在交换什么?
每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