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近来带孩子,多少也是接触了些育儿鸡汤。
文章一般如下架构:
起:以“孩子****应该怎么办”为开始。
承:根据科学研究、按照数据统计,****对孩子最好,前半段是国内外研究表明****,后半段是强调问题严重性——这不是一个小问题,如果没处理好,孩子将来****。
转:介绍一些个人育儿经验,这时候一般就会有些反派角色出现,由于文章受众多数是妈咪,所以反派一般是公公婆婆,然后是老公娘家,此处省略三百字,简单来说就是个人与整个家庭乃至世俗偏见的血泪对抗史。
合:最后总是很自豪的说自己顶住了整个家庭压力,终于实现了****的伟大理想,使得孩子如自己所要求那样去做,使得王子公主,噢,不对,是孩子,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之类的。
最后——往往还加上个与君共勉,一定要坚持住之类的鸡汤文字。
这些文章初时看来,貌似很有道理,要科学研究有科学研究,要数据统计有数据统计,要家庭伦理有家庭伦理,要心灵鸡汤有心理鸡汤,怎样看都是狗血雄文一篇。
不过看多了之后,难免有千篇一律之嫌,总觉其中有些问题。
首先,各家孩子情况各有不同,基于统计学的科学研究数据统计是否可信?现在是个机构就可以发布研究数据,是个砖家就可以发表科学理论,甚至写进书本的知识更新起来那也是日新月异、毫不留情的。不是说知识不好,可知识再好,值得拿家庭和谐为代价来实践麽?最好的教育莫过于和谐的家庭环境,一个父母整日抗争的家庭能教育出一个好孩子,那才真是见了鬼了。试问巴菲特、李嘉诚、蜘蛛侠、哈利波特有谁是这么教育出来的?
其次,理论归理论,说事归说事,谁关心你家那点破事,还一篇篇总爱提自己的家长里短,仿佛不如此不足以一舒心中抑郁之气,硬是把一篇科普文章写成伦理长剧。我看这文章(小说)的作者小时候教育也未必就好,你连议论文、说明文、叙述文都分不清楚还这大谈孩子教育呢!
最后,问题在于,这样似是而非的鸡汤文章居然就在大行其道起来,为无数网站朋友圈公众号微博VIP攒足了流量,这世界是肿么啦?
其实不外以下理由:
1.前半段的伪科学,很迎合新任爸爸妈妈们首次养育孩子(我相信第二个孩子很少受其所苦),毫无经验,又爱心爆棚,满怀期待把孩子养育成自己所想要的样子,特别是让孩子补齐自己内心某些缺憾,也就是说这是迎合了很多父母的补偿心理(实在不好意思,这里也伪科学了一把)。
2.后半段的伦理戏码,更是迎合了不少新父母在面对不同价值观时,面临的冲突、挫折和压力,被认可的需要,试问谁家没为孩子吵过几架,而这些文章,有些是用来抒发自己内心的不满,有些干脆就是以挑拨矛盾为己任。无他,恨与爱一样强大,这样的文章最容易引起共鸣,从而换来网络流量、粉丝和顾客,最后化为作者白花花的银子。
3.那些真正写自己抗争的人,其实多数并不开心,甚至于不自信,事实上,他们只能通过写文章,告诉自己,我胜利了,是正确的,孩子是这样教育才是好的,然后,他们希望你们可以跟他一样,他需要读者的认同、点赞和一起抗争,来证明自己的抗争并没有错,而这正是他没信心的表现。这道理就跟“网上晒幸福的往往并不幸福”,“秀恩爱死得快”是一个道理。
真正掌握真理之人,必然懂得敬畏真理,明白其所由来,知道一切只是相对。要有怎样的偏执,才不得不把自己一些似是而非的经验和矛盾放在大众面前yy啊。
最后,忍不住学着在议论文后面抒情一把,必须承认,我从骨子里不喜欢这些育儿鸡汤。育儿鸡汤,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