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底杭州开始炎热起来,工作和生活似乎都变得停滞不前。
一直到现在,整整两个月,好不容易解决的睡眠障碍又有了复发的苗头,整个人像是被透明塑料袋包裹起来,世界变得模糊,空气也变得稀薄,每每想要往前走,却还是把拳头打到巨大的海绵障碍墙上,无处发力。
到了这个半尴不尬的年龄段,二十八九,拿着一份平淡的薪水,职业规划也依旧不够明朗,还是单身,没有完成传统社会对女性结婚生子的要求,又被太多贩售焦虑的内容包围,告诉你,要买贵妇护肤品吃有机蔬菜请专业私教,告诉你,哪个同学生了二胎,告诉你,那个刚毕业的实习生离职后一年时间就创业成功,告诉你,你的同龄人好多已经年薪百万财务自由……
是呀,焦虑和迷茫,似乎是从青春期结束开始认识这个世界,就一直伴随我的情绪。况且作为一个同躁郁症斗争了近十年的人,一切正常成长过程中的曲折,都被无限放大了。
但是还好,自我折磨都变成自我打磨,我还没有成功,不过逐渐学会在每一次溃败后重新构建,其中阅读、学习、书法、茶道以及不间断的日记,成了自我疗愈的重要药方。现在的我,还是在莫须有的焦虑和压力的夹缝下挣扎着,只是好像越来越轻松,似乎也会有打破这些泥沼然后见到阳光的希望。
想跟世界分享这些成长的苦乐,亦想在现在,在生活节奏没有那么松散的时候,让文字继续陪着我一起度过二十岁的最后时光。
首先的首先,一定是接受自己。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没有顺风顺意的人生,而亚洲家族式文化对于成长过程的某些压迫,都会让我们缺乏安全感,女性尤甚,那些潜意识里挖掘不到的自卑,总在求职或者亲密关系中浮出水面,有时候处理不当,会自责,会有更多负面的想法。
接受自己的错误和不完美,和一切外界带来的负面效果,是至关重要的。这个过程,叫做自恰。
前几天看了公路商店一篇营销文章,大抵是说女人的精致要到脚后跟。“脚后跟”???女性从面容的姣好到纤细的身段都被捆绑了太多标准,还有什么手是女人的第二张脸,现在连脚后跟都要细腻无暇?我们不是被圈养在高阁的大家闺秀,足不出户,要走路要跑步要攀爬山峰,而且很多时候是穿着高跟鞋在做这些,那怎样保证足底没有老茧,没有被鞋子磨破皮的痕迹?
我看了好多教你变美的自媒体文章,确实,女性对美的追求,也是取悦自我的过程。可是呀,外在形象,很大一部分真的靠基因,如果不是靠脸或者身体赚钱,真的没有必要锱铢必较。
再说生活工作的挫折,可能是方案没有让领导或者甲方爸爸满意,可能是一段恋情的失败,可能只是连续看剧打游戏变得很放松,回头一看身边姑娘练出马甲线,感慨自己不够自律浪费时间了……都要先原谅自己,接受没有做好的现实,接受那些已经发生的不尽如人意的结果。
我是很容易自我责罚的人,回想起来,最可怕的经历莫过于大一暑假,我尚且不知道什么是社交恐惧症的时候,被安排去电视台实习。媒体单位的记者们能说会道,我却唯唯诺诺连招呼都不敢打,就是那种没有眼见力的实习生,同期实习的朋友第二天就跟着出去采访,我却默默呆在工位看了一周报纸,完全没有存在感,终于有个有个老师为了多拿点车马费,带上我去了一个商业活动现场。
采访过程中我也如同一个尴尬的摆件,安静如鸡地站在老师旁边,回台里的路上被老师调侃几句小姑娘不能太害羞了,不说话还怎么工作。心理防线垮了大半,觉得自己糟糕透顶,后来实习的过程中,为了避免不跟同事们碰面,时常在大家走动频繁的午餐时间,自己悄悄躲到17楼的楼道里暗暗掉眼泪。
直到很多年后,接受自己慢热而且偏内向的性格,不主动交际,不强行跟人尬聊,并不是罪不可赦的事情。反而在更多的社交场合自如起来,尽管在之后的工作中,还是有挺多不熟悉地同事私下吐槽我很高冷,我只是笑道,我并不高,冷就冷呗,还能缓解温室效应。
再说起六月底开始的胶着状态,还重感冒和扁桃体发炎整整一个月,身体和精神双重不适,我自然而然就让水逆背了这个锅。我确实做得不够好,天天迟到早退摸鱼,浑浑噩噩看完了7季《傲骨贤妻》,却不再因此苛求要自律要精致要高效,轻松和懒散也是正常存在的状态。没有说走就走在海边度假半个月的条件,那就放纵自己到恢复元气的时候。
适当给自己找个借口,是缓解焦虑的办法,只是这样的阶段正是逆水行舟,奋力划桨却还是停留在原地,但也不能因此就完全放弃。毕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明天继续记录,怎么在“不在状态中”维持一点点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