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吗?

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吗?我们通过思考做出的决策都是理性的吗?

先看例子:一次危难中可能会有900人面临死亡,下面有两个方案。

方案一:

A:有300人会获救。

B:有1/3可能救900人,2/3的可能一个人也救不了。

你选哪个?     

方案二:

A:有600人会死。

B:有1/3的可能没有人会死, 有2/3的可能死900人。

你又选择了什么?

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样,我的选择:

方案一:A 救300人;

方案二:B 有1/3的可能没有人会死, 有2/3的可能死900人。

细心的朋友可能看出来了,方案一和方案二是一样的,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那我们的选择为什么会差那么多呢?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现在,用抛硬币打赌。

如果是背面,你会输500元。

如果是正面,你会赢得750元。

这个赌局吸引人吗?你想参加吗?

当人们听到这个赌局,“输”、“赢”、“500”、“750”这几个关键词就会在头脑中盘算划不划算。

这个“划算”就是“得与失”,尽管在概率都是1:1的情况下,这个赌局的预期值显然是有利的。

但是大部分人不会选择赌一把。

这是为什么?

因为在作出选择之前,人们必须平衡得到750元的满足感和失去500元的失落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失去500元的恐惧比得到750元的愿望更强烈,即“失去比得到给人的感受更强烈”,因此人们往往会规避损失。

那怎么样做,参与的人才会更多呢?有人说,至少赢面要1000元才可以。

我们心中是不是也这么想?赢面给多少你才愿意搏一把呢?在我心里,赢面也必须在1000以上。

这个问题说明:得与失在人们心中的分量是不对等的,这个名词叫做心里账户。

《思考,快与慢》心理价值图

这也是《思考,快与慢》中提到的"厌恶损失"。

在没有这些例子之前,第一个例子中,能救300人的时候赶紧救呀;要死很多人的时候,都要死那么多人,何不拼一把希望呢。

这么选择是因为,在得与失都可能出现的赌局中:

1 选项正面确定时,损失厌恶会起作用,让人极力规避风险,所以选择了A;

2 在反面且不确定选项时,损失肯定会有和可能会损失更多的选择中,会引发冒险之举,选择了B。

我完全没注意到:同一个问题,同样的答案,表达方法不一样,我却选择了不同的答案,我却以为通过我缜密的思考,选择了理智的答案。

我今天的目的呢,是推荐书的,上面的案例和结论都来自一本书。

这本书叫《思考,快与慢》,作者丹尼尔•卡尼曼是现今在世的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因对判断和决策制定的理性模式提出挑战而荣获2002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有人说:凡是对人类行为或投资感兴趣的人,都必须读读卡尼曼的这本书

书里面讲人的大脑是如何思考,这些思考机制引发了什么心理学效应和直觉缺陷等等,很学术但却非常有用的知识。

看过其他书籍或者《穷查理宝典》的人都会发现,很多人都大量使用了《思考,快与慢》里提到的知识,并且很多商人通过运用书里提到的决策框架,有效的设置交易结构,达到商业目的。

由此可见,这绝对是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书!

书很难理解(我也很头疼),但不容错过,认识自己,避免人云亦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在事业和生活上有不错的发展,首先要知道自己的优点,自己在地图上的位置,以及自己与...
    镜像德哥阅读 1,144评论 0 50
  • 我们都曾经做过很多的决定,可是每次决定都动过脑子吗?你知道决定背后的动机吗?也许你会不假思索的回答:当然,我...
    Ann锡金阅读 198评论 3 9
  • 前言 还记得哲学三问的第一问是什么吗? 相比于了解其他人,我们或许会认为了解自己要容易得多,谁会不了解自己呢?但是...
    一只汤圆阅读 875评论 0 5
  • 《思考,快与慢!》书摘 第一部分 系统1和系统2第1章1、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完...
    巴山小羊儿阅读 7,421评论 0 6
  • 你真的知道“我是谁吗?”你真的了解自己吗? “了解自己”就像我们喝一杯水下肚会被身体消化一样,是一种本能。 所以当...
    柒秒钟阅读 47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