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注解: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解读】
能认识别人的是“智”,能看清自己的才是“明”。
能战胜别人顶多算力气大,能战胜自己才是强者。
真正的富有是知道满足;
真正有志向者永不放弃、砥砺前行。
不偏离失去根本才能长久;
身死但精神不朽才是长寿。
《道德经》的很多章节都在讨论哲学问题,显得晦涩难懂。但这一章,老子突然变得实用起来,清晰地给出了个人成长的建议6点:
1、认清自己。
看别人身上的问题很容易,看见自己的问题却很难。认识自己的方法,一方面要敢于自我批判,另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地寻求他人的真实反馈。
2、战胜自我。
历史上的英雄很多,但真正的英雄不是以一挡百的猛将,而是可以不断战胜贪婪、恐惧、傲慢等人性弱点的人,是敢于打破认知边界,拥抱变化的人。
3、知足戒贪。
真正的富有不是无限占有,而是内心的满足。不知足就不知止,贪欲越大胃口越大,当人的心智被贪婪和欲望蒙蔽,失败就是迟早的事。
4、勤奋坚韧。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给自己设立一个目标,然后贯彻“日行20英里”法则,勤勉、坚强地向目标靠拢。
5、不失本质。
智慧是一种对本质的洞察力,而且越本质的东西越简单,越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所以,有智慧的人守住自己最朴实的原则,从不偏离本质。
6、重塑成功。
人生的成功不是占有了什么、消耗了什么,而是为世界贡献了什么、留下了什么。每个人都会死去,唯一能证明我们存在过的,就是我们给世界留下的价值。
这六点,也是个人修养的层次——看清自己、战胜自己、知足戒贪、勤奋坚韧;在追求人生成就的过程中,不迷失自我、不偏离本质;对中国人而言,最有意义的成就是“立德、立功、立言”,为这个世界留下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