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年2月19日星期五
分享人:空桐老师
1、请不要把阅读当作“酷刑”
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书,可以读同一本书,精神上的链接,灵魂上的共鸣。
若有一本让TA“浑身颤抖”的书,这样的记忆一定会是永生的。
孩子是“读者”,我们是“书”,我们是书和孩子的“媒介”,我们是把孩子带入书中情境的“大骗子”。
4、阅读对于人的大脑的成长,最关键的是好的读物是会有空白的,这些空白的填补,是读者自己的“解读”,需要读者的二次创作和想象,需要逻辑能力的锻炼,这些空白的填入,这种阅读是好的阅读。
影视作品——填鸭式把信息,不太好的影视作品,不需要填入想象,封闭的。
因此,“爽文”的阅读,“影视作品”,“手机游戏”这些有乐趣的事,可以少量的,控制性的做,但不可以代替阅读。
不要“安排”阅读,乐趣是最重要的,不要提前“剧透”——大骗子,吊起胃口;
我们要不要成为一个“诅咒”孩子的人?当我们把忧虑排除掉,我们用游戏的方式,不要对未来充满忧虑。
——我们作为一个有协助性的大人,有创造性的和孩子一起阅读。有许多游戏的方法,换着用游戏的方法;
——孩子和父母的关系,用书来测量;心理、感情两个层面,感情是感性的,心理是长期的固定的反应,我们要不断的和孩子调整我们之间的关系;社会为孩子提供了什么?
——电子产品 一定是坏的吗?可以把电子产品里的东西延伸出来,变成阅读相关的内容。阅读扩展是很重要的。
——“我们说的越多,我们越沉默”,光说,不吸收,不思考,那么说出的东西就越苍白、空洞,无内容。(哇哦,好棒的理解,给自己鼓掌)
“世界因言论而存在”——阅读需要交流,需要和其他人相互分享,交流,这样的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去解读同一本书。
“却是在沉默中找到存在的意义”——
“不要让书成为墙和鸿沟”
当我们在给听众读书时,听者会感受到自身存在的意义,感受到无私,感受到被关注。当我们读书时,我们和世界隔绝开来,只有我们存在。
阅读这种艺术,我们迫使听众在心情糟糕的时候,停下来,进入到休战状态;它不仅是无偿的,它还能带来乐趣。
12、我们当然要付出精力、时间。不要用任何东西来交换阅读,不要为阅读加上负担。
不要被那个不可触犯的原则恐吓:“必须读书!”
《夏洛的网》威尔伯之所以被挽救,是因为文字。“some pig!”——“超级猪”
对文言秩序的恐慌,是对孩子的“诅咒”,爱因斯坦3岁不会说话,家人并没有恐慌。
阅读要生活化。
提到书籍:《永远讲不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