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完课的时候突然感觉头脑风暴来了,于是就开始构思些什么。
人的思考其实会收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比如说桌上摆着一本什么书,讲台上老师讲的内容。所以文科理科的区别大概也就在这里,他们在创作时所处的环境不同。
每一次创作都会是有感而发,这个“感”,的不同,“发”的也不同。所以其实到这里至少我们知道了第一个层面那就是书不同,老师讲课的内容也不同。一本电力拖动跟一本现代文学摆在那边,我们通过书所接受到的内容,那肯定是会不一样的,你读一本文学书籍,你会知道风花雪月,你看一本工科书籍,你会知道机电仪表,很难找到这两者之间的联系。
找不到就说明没有吗?也并不是。
这两者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或许也能通过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来证明其本身存在的联系。所以往下讲一层,那就是“风花雪月”和“机电仪表”对我的影响是否一样。
很明显的这后者几乎很少出现在作家的作品中,因为创作,是需要一定的想象的,谈创作,就离不开思维活动,离不开想象。关于“风花雪月”,这些会成为意象,客观事物经过主体认知后创作出来的一种抽象情感,而主体认知,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理解。
文科所能接触到的,有众多能和认的思绪结合的词汇比如说“人间”“风雨”,理工科所能接触到的,却很少是这些。我能明显的感觉到当我试图从周围事物寻找灵感的时候,我眼中出现的都是“电机”“机舱”“甲板”这样已经定型了的东西,且不说我还没上过船,就是上了船,面对这些机器也很难引起我的想象。如果要用到这些意象,那也就是“舷梯给了我眺望深蓝的通道”这种比较表面的句子。
当然了,网络上有那么多“理工的浪漫”都是值得参考的,虽然很多都被用烂了。想起自己高中曾用化学元素写过三行情书,那个本子对我来说弥足珍贵,可惜现在找不到。
文科理科都能展开想象,给你浪漫。然而浪漫不仅是给予,更需要维持,不然就是瞬间划过的流星,很美,很浪漫,但是一瞬间,天又黑了。
浪漫或许是虚假的,但也不影响有人会去维持一个虚假的事物,这也是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