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十年职场人,在公司待了七年多,但无奈因为现实情况,需要寻求下一份新工作,当然了他平时为人很不错,有朋友给他内推到自己公司。
但面试的结果却让人非常不满意,竟然被一个职场三年工作经验的年轻人PK下去了。
面试后的三天,老胡主动询问了自己的朋友,看看面试的效果,朋友也是很坦白地说:“岗位的名单已经定下来了,是一个有三年工作经验的小伙子,我特意问了你的情况,主管表示工作经验是有,但是回答问题的面太窄了,而且一些技术。你回答的几个问题,不是很满意。”
老胡觉得很不可思议,我作为十年职场人跟年轻人去竞争靠的不就是经验吗?怎么可能会因为自己的经验绊倒呢?
职场中这种现象非常常见,当我们在一个岗位或者一家公司待得时间久了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会格式化,越是自己擅长就越喜欢,越喜欢的就越愿意花时间去做它。而忽略了迭代更新,这就好比一部手机,虽然外表很不错,但是长时间系统不升级就会出现卡死的情况。
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当外在改变的速度超过内在改变速度之时,终点就在眼前。”
职场中,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哪怕是这项工作我们再熟练,也要不断地去更新方法,寻求更加高效的方式来执行,让我们个人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经验是个好东西,但如果用不好,它将成为束缚我们的锁链。
1、经验是把双刃剑,用得好是利器,用不好会伤己
我记得之前有部非常火的剧《宋飞正传》,而且主理这部剧的人,却是一个没有在喜剧部门工作过的瑞克·路德温,他也仅仅是处理了专辑节目。
但是在这部剧正式上映之前,著名剧作家沃伦·利特菲尔德曾回忆到:“当测试观众对《宋飞正传》的试播集表达了严厉批评时,‘这像是往胸口捅了一刀,由于调查反映出观众的强烈反对,我们不敢贸然前进。’尽管说喜剧剧作家是决定了这部剧生死的最理想群体,但也并没有一个纯粹的剧作家掌握了这种权力。”
但最后却靠着没有任何经验的瑞克·路德温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路德温说到:“因为我们不知道哪些规则不应该打破。局外人身份使我能够不被情景喜剧的标准模式所限制,从而能够去考虑一些不同的东西。”
即便是自己不理解,不明白,也会默认某些东西是合理的,这就是经验给我们带来的束缚。
经验是个好东西,但是它却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助力我们一臂之力,用不好真的会伤了自己。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地看待经验,又该如何看待职场,看待世界呢?
2、客观公正看世界,""自我迭代""闯职场
当我们看到经验所给我们带来的弊端时,那么就应该寻求一种避开或者解决它的方法。但在开始之前,我希望大家能够具有一种能力:客观公正看世界。
人的成熟标志不是取决于年龄和经验,而是我们看待事物的思维和逻辑。年幼时,我们被教育要知道对与错,但成年之后我们更应该去努力学习辩证思维,多角度考虑问题。否则的话,社会这所大学,我们可能在“期末考试”(退休时)不会及格。
埃米尼亚·伊贝拉在他的《能力陷阱》中写道:“三个增强外在表现力的方法:一是思考你所做工作的类型;二是转换新角色或参与新活动能让你接触到不同的人,这些人有着与你不一样的世界观;三是重新审视自己。
是啊,因为只有当我们受到新环境的挑战或接受外界新的刺激时,我们才会产生如此多新的想法。
1、有规律地重新定义工作
这里为什么说要有规律地定义自己的工作呢?因为很多人会普遍走进的一个误区:给自己做一次定位,几年甚至十几年都不在考虑它。这必然会导致我们与时代脱节,用十年的观点放在十年后的今天,很多观念和视角都是不准确的甚至是相悖的。
就跟现在很多的工作岗位在十年前都没有出现是一个道理,说得好听点,我们是坚守自己的决定和决策,说得难听点可不就是人的惰性促使我们产生了一劳永逸的想法吗?而且又不愿意承认,所以就极力去维护自己那些“不合时宜”的观点和想法。
比如我们可以给自己定一个灵活的标准,一年或者两年重新审视下自己的工作和自己所处行业的位置,通过这种方式来应对不断变化的未来。
2、扩建个人的人际网络
除了跟同行的人保持联系,更要尝试着结交一些其他行业的朋友,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社会以及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差别,也能够让自己拥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3、朝着不同的方向拓展自己
当我们在其他行业积累了自己人脉,利用专业能力尝试着去拓展到其他领域,利用“门外汉”的优势大开脑洞,更容易让我们产生新的见解。TED演讲之一“重新想想我是谁?”中,演讲者赫顿·帕塔尔引用了李小龙的话:“像水一样”。
赫顿也总结说:“这和我们常有的假设相反,模仿他人可以揭示某种特殊的东西。所以每一次未能成功模仿我的父亲,我就会越发得像我自己;每一次未能成功地模仿李小龙,我就会成为更真实的自己。”
拓展不同的方向,行动起来,发现真实的自己,也让我们重新认知真实的自己。拥有自己智慧才能更好地闯职场,成为别人口中“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一起来看下如何成为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做一个优秀的“离经叛道者”。
3、三个策略助你成为“离经叛道”之人
1、打破默认的常规
经济学家迈克尔·豪斯曼主持了一个项目,研究为什么有些客户服务代表在他们工作岗位上工作的时间比其他人更久。他甚至猜测那些有过离职经历的人,会更快地辞职,但事实上并没有。在未来的判断上,我们想要更加精准地判断趋势,经验是最不靠谱的。
但职场中又是一个经常犯经验主义错误的地方,那么作为职场人该如何把握未来呢?这里只需要根据两点来操作,一个就是数据,另一个就是资本。
通过一些现有的数据我们可以掌控某个行业在未来的一个大致趋势,再结合资本的数量级,我们就不难看出一个行业的趋势。比如很多人谈到自媒体风口应该过去来,但是数据显示图文自媒体依然占据6成以上,最新火热的短视频也不过占了2成左右。
所谓的“文字已死”,不过是一些好事者编造出来的一些毫无根据的假说。有些默认的常规是需要被打破的,那么到底如何去判定到底自己适不适合去打破束缚你的常规呢?必须要学会控制风险,避免失控。
2、学会控制风险,避免失控
控制风险,我们都知道这个词儿,但是一旦放到现实中,我们就很容易手足无措,甚至将其置于失控的状态。这里有一个很靠谱的衡量标准,如果这件事儿我们能够承担它最坏的结果,那么我就可以去做,如果只能成功不能失败,那么就放弃吧。
不要用什么,车到山前必有路这样正确的废话安慰自己,因为现实要比理论复杂的多。就像樊登老师说的:“我们看项目,一般就是投100万,如果100万做不起来,或者根本走下去,即便是投1000万也不行,所以我的承受风险的能力就是100万。这就是我的风险承受能力。”
我们职场人也是一样,晋升、跳槽甚至是创业,都要有一套自己的成本控制标准,成为不按套路出牌的人,伴随而来的就是承担打破常规所带来的风险。
3、学会与冲突结成联盟
不论是我们主动寻求改变还是被动改变,顺应时代的改变必然会到来,那么既然这种冲突不可避免,我们为何不与冲突结成联盟呢?承认世界是动态变化的,也给自己建立一种动态的机制,随着这个变化而变化。
就像冲浪者一样,随着风浪的节奏一起走,再大的风浪也不过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而非阻力。
4、说到最后
本文以老胡的求职为例引入主题,就是为了能够让我们所有的职场人能够摆脱经验对我们的束缚,更加客观,公正地看这个世界。
墨守成规是指遵循大多数人所走的传统常规道路并维持现状。
比如你读了我的文章,不论你信还是不信,它都会在你的潜意识里埋下一颗种子,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刻,你会猛然发现曾经读到过关于经验和常规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