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春风十里不如你的原著《北京北京》,看预报好像这个网剧比较火,我也没有看过,我总觉得如果电视剧好看,根据小说改编的,那原著肯定更好看,因为很多东西是电视剧给不了的而小说可以写出来。
然后就开始看,我的天呀,这是在那个时代写的吗?怎么说呢?有的比较黄、有的话是骂人的说的那叫一个酣畅淋漓啊!我们都想忍不住爆粗口但是不知道怎么说的高雅又下流,人家说的话就是你说不出来的那种话,我也表达不出来,达不到这种文艺界。她写这本书时我还小,我记得小时候我们那里都思想都是挺保守了没这么开放。记得初中的时候读过一本韩寒的书,三重门,都说这本书里语言犀利,而且词汇比较多,现在我看冯唐老师才是鼻祖啊,这语言说的才叫有文化的接地气的人。
书里的名字都特搞笑,小白痴顾明,小黄笑话辛荑,小红烧肉肖月,小神经病小神,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个人的特点! 他的语言风格我不会说,也不知道怎么形容,但就是看过以后觉得真的特别接地气的一种文化,不是说让你特别高雅的拿到台面上说的话,真的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来的玩笑话和俏皮话,不同寻常的作品,估计在哪时代出现人们一时接受不了没有特别火,现在拍成电视剧了看的人多了,在这个时代好像这种方式与写法挺受欢迎与喜欢的。
虽然语言比较犀利,也不用整本都是,我看的比较累,好多语言都不知道写的啥,看了三分之一就不在看了,反正就是语言犀利了一些,围绕着一些事情在开展,但是前缀有些东西太啰嗦了,好像每句话都是有一大段前缀,我读的时候都会特别慢,然后也不用理解,就是用白话出来我还的缕缕要不真不知道写啥,生活中我们接触的人都比较固定,都是和自己比较像的很少有特别个性的人,说话成那个样子估计新鲜期过都不很接触了,然后拍成电视剧的时候没有看,只是有时候广告时会出现一些片段,看着和书不太一样改编以后播出来会有很多现代的东西,和导演的理解。
我们都有一个外在的自我和内在的自我,有时候俩个自我反差会比较大,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会把最原始的自己封闭起来,隐藏自己的想法,慢慢压力大了我们无处发泄就会通过一些其他途径来发泄,看到电视上有人说的话和做的事是我们那个真实的自我不敢做的,我们都会把自己带入角色中,发泄自己的情绪来填补自己的空虚,慢慢我们会发现,这样的人越来越多,一些情感类的节目,调节类的节目多了起来火了起来!
感觉最近这几年追的比较火的剧,都是小说改编成电视剧或者电影,随然会有一定的客户群体,也会把小说带火,总觉得没有多少生活气息在里边,自己的幻想类比较多,总是想活在虚拟世界成仙成神,那样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在真实的世界中,在真实的世界里找到真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