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节课结束了,侯爸又带着我们从更深层的一面认识了孩子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是不会因为大人的“教诲”而改变的。
课堂是由“爱的传递”小游戏开始的,简单的游戏道理却不简单,从妈妈的爱点燃到家中的每个人的身上,让爱没有缺失,尤其有两个宝宝的家庭,对大宝这样的一个游戏会让他觉得爱是可以复制和增加的,妈妈的爱并不会从他的身上流失。
说到生气我们都不陌生,而孩子呢,一天甚至要生好几次气,我们大人把他叫做“无理取闹”,其实这是因为孩子的理性脑发育不全造成的,而人的理性脑要到25岁以后才会长全,所以孩子的情绪控制力很差,不会用语言表达,经常更容易哭闹,用坏的情绪来发泄不满,导致理性脑停止工作,我们大人一看孩子在“胡闹”,这还了得,大脑盖子立刻被掀翻了(理性脑也停止工作了),上来就是一通批评教育,结果孩子一般会呈现三个状态“战”“逃”“呆”。哇哦,这可不是一个家长想要的理想结果。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做个深呼吸,控制一下情绪,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镜像神经元也会告诉孩子需要冷静,他会模仿我们所做的一切,这就是“镜像神经元”的力量。
在生活中传统的教育方法随处可见“打”“骂”“说教”等等,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家长全是“理”,孩子总是“没理”。又或者是孩子全对,家长一应“附和”,这样的教育模式不会让我们培养出高品格的孩子。我们的孩子需要尊重,需要认可。记得年前我家老大跟着爸爸去理发,回来后撅着嘴说太难看(我也觉得确实理的不怎么样)可爸爸一直说挺好看的,挺帅的,气的孩子直掉眼泪,孩子转头问我是不是很难看,我说“是的确实不太好看,如果给我理成这样我也会着急的,这样我明天带你去别的理发店再修一修好不好?”老大点点头,情绪明显好了很多,不再纠结头发的事,并且还提出要替我做饭,哈哈,我善良的孩子,他只是需要认可他的感受就好,善良的那么简单。
《杰瑞的冷静太空》讲了一位妈妈如何引导孩子建造了自己的冷静空间,让他在自己的空间里解决自己的情绪。其实不光孩子需要自己的空间,大人也一样需要自己的空间,在心情不好的时候给予时间与空间先让感觉好起来,在解决问题,这样才会有更有效的沟通。
2019年3月28日
高燕霞